郑板桥教民行孝

郑板桥教民行孝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和诗人,做官前后均居扬州卖画,是“扬州八怪”之一。他在科举道路上经历三个阶段:康熙时的秀才,雍正时的举人,乾隆时的进士。郑板桥居官谨慎,为政清廉,断案公正,关心民间疾苦,一心有功于国,有德于民,为百姓做过一些好事,流传下来不少趣事佳话。

1745年,潍县发生了水灾、旱灾和虫灾,万亩粮田颗粒无收,百姓们只得吃草根、树皮、观音土,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事。面对重灾,朝廷将郑板桥由范县知县调任潍县知县。

郑板桥任山东潍县县令时,除了抓好大事要事之外,常微服私访,体察民情,为百姓解决具体难题。有一天,他带着一名书童走到了城南的一个村庄,一民房门上贴着一副新对联,字写得也很漂亮,引起了他的注意。这副对联写道:

家有万金不算富,

命中五子还是孤。

郑板桥仔细看过之后,自然产生疑问,既没过年又没过节,这户人家为什么在此时贴上对联,而且对联的内容又写得如此含蓄古怪。于是,他叩门进屋,见屋内有一老者。老者强颜欢笑,将来访者让进屋内。

郑板桥见老者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便问道:“老先生贵姓?今日府上有何喜事?”

老者唉声叹气地说:“敝姓王,今天是老夫的生日,便写了一副对联自娱自乐,让先生见笑了。”

郑板桥不露声色,若无其事,向老者说了几句祝寿的客气话,便起身告辞了。

郑板桥回到县衙,便命差役将南村王老汉的十个女婿叫到衙门来。

在一旁的书童听后很纳闷,便问道:“老爷,你怎么知道那老汉有十个女婿?”

郑板桥笑着说道:“只要仔细看看他写的对联便可知道嘛!小姐乃‘千金’,他‘家有万金’不是有十个女儿吗?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他‘命中五子’,那不正好是十个女婿吗?”

书童一听,恍然大悟。

老汉的十个女婿到齐后,郑板桥给他们上了一堂伦理课,不仅讲解要孝敬老人的道理,还规定这十个女婿要轮流侍奉岳父,让他安度晚年。最后,又严肃地教育他们说:“你们当中如有哪一个不善待岳父,本县令知道后定要治罪。”

第二天,十个女儿和女婿都上门看望老人,并带上了丰厚的衣服和食品。大女婿首先主动提出侍奉老人一个月,接着九个女婿也都纷纷表态,每人侍奉一个月,很快就达成了轮流侍奉老人的共识。

王老汉对女婿们突然变得如此孝顺,感到莫名其妙,一问女儿,方知昨日的来访者原来是本县县令郑板桥。

王老汉深受感动,不禁想起了郑板桥在《墨竹图》画上题的那首诗,诗中假竹抒怀,以竹声喻民间疾苦,委婉地表达出心连民间、情系百姓的一片深情: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