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北管研究》简介
《闽台北管研究》这本书是由.杨丽霞著创作的,《闽台北管研究》共有175章节
1
目录
目 录 前 言 一、中原文化的南迁及闽台多元生成 二、研究的现状及意义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拟突破的重点难点 四、研究范围与章节安排 五、几点说明 上篇 闽台...
2
前 言
...
3
一、中原文化的南迁及闽台多元生成
福建简称闽,古为边陲,蛮荒之地。《山海经·海内南经》曰:“闽在海中”,汉代郑玄援引《国语·郑语》中“闽芈蛮矣”一句解释道:“闽为蛮之别种,而七乃周所服之国数也。...
4
二、研究的现状及意义
北管是流传于闽台地区的较为特殊的乐种,包括歌乐(唱曲与戏曲)和器乐(鼓吹与牌子)等多种类别。就音乐而言,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在唱腔音乐的形...
5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拟突破的重点难点
当一个由多乐种汇集而成的音乐体系传入一个地区,又随着当地移民被带过海峡,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互不联系,经历着不同的轨迹和社会发展,它们会产生怎么样的变化?在各自...
6
四、研究范围与章节安排
本书分上、下篇。上篇主要是宏观意义上的闽台北管研究,分五个章节:第一章关于北管的界定,梳理两岸学界对北管的释义和看法,对北管进行归纳总结。第二章关于闽台北管的历...
7
五、几点说明
一,北管范畴较为复杂,音乐种类众多,源流多元化,涉及面已远远超过来源地闽粤地区,延伸到浙江、广东、陕西、安徽等多地区,包括皮黄腔、梆子腔、昆山腔、弋阳腔在内多个...
8
上篇 闽台北管宏观研究
...
9
第一章 界说北管
北管,是明清以后产生的名词,在《辞海》《辞源》《汉语大词典》等词语工具用书中我们只能找到单字“北”与“管”,并无“北管”一词,大陆与台湾的早期文献中也无这一称谓...
10
第一节 北管释义
由于大陆相关的剧种并非以北管命名,加上许多剧种的消亡或沉落,所以关于北管的探讨并不广泛,对北管的界定,不同方面有不同的看法,我们采择以下数种有代表性的意见,条陈...
11
一、大陆方面的北管定义
(一)《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福建卷》的看法 《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惠安北管》载:“在惠安,北管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称谓,从广义来说,凡是从北面传来的民间音...
12
二、台湾方面的北管定义
台湾的北管源自闽粤,随早期移民传入台湾,落地生根于语言、信仰、习俗与族群等均和原居地大致相同的新环境,却有完全不同的境遇,当大陆这头的剧种多已式微,而在台湾却融...
13
第二节 与北管相关几个名词的界定
在中国戏剧史上,新剧种从萌芽、雏形到成熟,总有形形色色的称呼。以元杂剧诞生为例,就先后有院幺、幺末、幺么院本、杂剧、乐府、北院本、北曲、元词、北剧等十种称谓。这...
14
一、乱弹
作为戏剧名词,“乱弹”的含义很广,最早为梆子腔的别称,即秦腔。清初刘献廷著《广阳杂记》,卷三有“秦优新声,有名乱弹者,其声甚散而哀”的说法[13],“乱弹”一词...
15
二、外江戏
外江戏是早期闽粤对外来戏曲的统称,《梦华琐簿》云:“外江班皆外来,妙选声色,艺并皆佳妙。宾筵顾曲,倾耳赏心,录酒纠觞。”[19]不仅道明了外江戏的身份,说明外江...
16
三、正音戏
正字指规范字,正音指规范读音。“正”即“雅”,与俗、白相对应,与方言、乡谈相对而言,它代表正统的、正式的、官音。闽南当今流行的地方剧种,如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
17
第三节 闽台北管的存在方式
我们无法亲历北管的辉煌,但从北管的此起彼伏,此消彼长,可想象北管曾在福建的风靡。遗憾的是,岁月更替,如今的北管在大陆大都式微,如《福建省志》曰:“民国时期是福建...
18
一、器乐类
北管器乐合奏数量众多,这些器乐曲音响透亮、锣鼓喧天,大凡宗教仪式、庙会活动、戏棚搬演、日常娱乐等都需要鼓吹乐的热闹场景,广泛运用于音乐演出、宗教仪式、婚丧嫁娶、...
19
二、歌乐类
歌乐类即带唱腔的乐种,也包括两类,一类是戏曲,另一类为唱曲。 (一)戏曲 北管戏曲极为丰富,涵盖明清流传于福建的多数花部戏曲及少量雅部昆腔。根据声腔的不同,分为...
20
第二章 闽台北管的产生与变迁
明末开始,我国东南沿海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其时出现了雇佣工人,私有制和商品经济都有了较大的发展。随着商品和贸易的发展,各地商人之间的往来更加频繁,外来的声腔戏班也...
21
第一节 北管产生的背景
...
22
一、繁荣的经济基础
明清时期福建依靠繁荣的经济与便利的交通、成熟的国际化港口,加上远离封建朝廷政治敏感区,社会风气更为散漫自由、放达流逸。原来“蛮獠啸聚”的荒凉之区已成乐土。泉州、...
23
二、花雅之争与北管的勃兴
花雅之争是清代中叶以来戏曲花部和雅部之间的竞争,沿袭了历来封建统治者分乐舞为雅俗两部的旧例,具有崇雅抑俗的倾向。所谓雅,就是正的意思,即奉昆曲为雅乐正声;雅部就...
24
第二节 北管传播方式考察
外来乐种或戏曲声腔的传播,无外官道、商道、移民等群体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流动人口中或有一定权力、经济能力或有一定的空闲时间和欣赏能力。本节将试图考察北管进入福建...
25
一、官道
明清时期,朝廷在任用地方政府官员时,为避免当地人利用各种亲族与乡里关系结党自固,扩大势力,威胁中央政府的稳固,继续沿用“南人官北,北人官南”的异地为官或“避籍”...
26
二、商道
明清时期的福建已是重要的经济商贸中心,泉州、福州、厦门相继成为重要的通商港口,出现雇佣工人的手工业作坊,促进商品生产的扩大与流通。明代湖广和江西是主要的粮食产区...
27
三、盐运
明清盐业的发展对北管的传播与发展作用也不容忽视。以扬州为南北运输的枢纽中心,也是盐的集散地,泉州又是福建重要的海盐产地,借助着便利的水路航运,不断有船只装载海盐...
28
四、移民
明清福建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不同地区的人群频繁进入福建,带来祖地的地方戏,为福建新剧种的产生播下生命基因。明代,提线傀儡戏曾盛行在闽西上杭地区,白砂乡水竹村《梁...
29
第三节 闽粤移民与台湾北管的历史变迁
...
30
一、移民台湾的原因
自唐宋以后,闽粤人开始大量外移,尤其在明清两朝,向外移民之风更加盛行,又以闽南人居多。大致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天灾人祸 明清时清,闽南一带水旱、瘟疫、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