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盐业官兵

三、盐业官兵

泉港三面临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域,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这里气温高,风力大,年蒸发量1800~2000毫米,盐业资源极其丰富。宋代,惠安已是福建重要海盐产地,主要分布在现在泉港区内的山腰、埕边、前黄、辋川等地,是时,县域内有盐亭129所,设有盐课司,皆由官办,官方征收盐税、出售盐引,明代《惠安县志》载:“县西北多丛山,自邑治东北,循海至洛阳江,山益低,地益夷,艺益纾缓,村落繁多,田错原隰,无深涘大泽以溉注之,常病于旱。滨海业海,亦不废田事,自青山以往出盐;又出细布通商贾,辇贷之境内几遍天下。”[2]自北宋开始,历代惠安便驻有弓兵、禁军,或用于防范海寇,或用于盐运。官运或私运盐商为北管的传播提供了机会。同时,盐课司组成官兵多为外籍人,其中包括江淮、广东等不同地籍官兵,闲暇之余,便与当地的百姓交流娱乐,这也加快了北管在泉港的形成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