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古籍类

(梁)沈约:《宋书》,中华书局1974年。

(宋)沙门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八),福建师大图书馆手抄本。

(南宋)梁克家:《三山志》卷四十,清抱山堂抄本。

(元)脱脱等:《地理志五》,《宋史》(卷89),中华书局1977年。

(明)张邦奇:《张文定甬川集》,《明经世文编》(卷147),中国书局影印本。

(明)顾起元:《客座赘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明)胡宗宪:《筹海图编》第12卷经略2,明天启年刻本。

(明)姚旅:《风篇中》,《露书》,《续修四库全书》(第1132册),影印明天启刻本。

(明)《惠安县志》卷1,《建置》,天一阁嘉靖本上海古籍书店影印1963年。

(明)冯梦龙、(清)王绍廷、华广生:《明清民歌时调集》全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明)袁宏道著,钱伯城笺校:《袁中郎集笺校·锦帆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明)陈侃、萧崇业、夏子阳:《使琉球录三种》,《台湾文献丛刊第287种》,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70年。

(明)张学礼:《中山纪略》,王锡祺编:《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十帙),杭州古籍书店1985年。

(明)谢杰:《虔台倭纂》,《玄览堂丛书续集》,中央图书馆影印1947年。

(明)崇祯六年《海澄县志》卷十一“风土志”,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

(明)王骥德:《曲律》,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全三册,中华书局1959年。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台北商务印书馆1976年。

(清)黄之隽:《唐堂集》(卷四十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1册),清乾隆刻本。

(清)刘廷玑:《在园杂志》卷三,中华书局2005年。

(清)李斗著,汪北平、涂雨公点校:《扬州画舫录》,中华书局1997年。

(清)黄叔璥:《台海使槎录》,《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清)张瀚:《商贾纪》,《松窗梦语》(卷4),中华书局1985年。

(清)朱景英:《海东札记》,《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第19种),大通书局1958年。

(清)贮香主人辑:《小慧集》,清道光元年(1821)刻本影印本。

(清)德舒:《奏报饬有司秉公审断械斗折》,《宫中档乾隆奏折》,台北故宫博物院1982年。

(清)昭链:《啸亭杂录》(续录卷一),中华书局1980年。

(清)徐葆光:《中山传信录》,《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汇编》(中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中华书局标点本1985年。

(清)康熙修、光绪重刊《平和县志》卷1,《疆域志》,成文出版1967年。

(清)乾隆版《泉州府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

(清)道光版《厦门志》卷13《列传下》,鹭江出版社1996年。

(清)高拱乾:《台湾府志》,康熙四十年补刻福建省图书馆藏。

(清)王锡祺:《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十帙),杭州古籍书店1985年。

(清)王廷绍:《霓裳续谱》,中华书局1959年。

工具书

编委员:《中国曲艺志·福建卷》,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

编委员:《中国曲艺志·江苏卷》,中国ISBN中心1993年。

编委员:《中国曲艺志·江苏卷》,中国ISBN中心1996年。

编委会:《中国戏曲志·广东卷》,中国ISBN中心1993年。

编委会:《中国戏曲志·福建卷》,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

编委会:《中国戏曲志·安徽卷》,中国ISBN中心1993年。

编委会:《中国戏曲志·江苏卷》,中国ISBN中心1992年。

编委员:《中国戏曲志·海南卷》,中国ISBN中心1998年。

编委员:《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苏卷》,中国ISBN中心1993年。

编委员:《中国曲艺音乐集成·福建卷》,中国ISBN中心2000年。

编委员:《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江西卷》,中国ISBN中心1999年。

编委员:《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安徽卷》,中国ISBN中心1994年。

编委员:《中国曲艺音乐集成·陕西卷》,中国ISBN中心2005年。

编委员:《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福建卷》,中国ISBN中心2001年。

编委会:《中国语言学大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编委会:《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泉州市分卷》之“惠安北管”,1987年印刷本

惠安县志编委会:《惠安县志》,方志出版社1998年。

沙县志编委会:《沙县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

年鉴编辑部:《福建省戏剧年鉴》,1997年。

编委会:《福建省志·华侨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

徐亚湘:《台湾日日新报兴台南新报戏曲资料选编》,台北宇宙出版社2001年。

冯天瑜:《中华文化辞典》,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中琉关系档案选编三》,中华书局出版社1996年。

刘奇玉、王汉民:《清代戏曲史编年》,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

李文政:《北管手抄本目录》,印刷本。

王宋来:《北管细曲》,手抄本。

叶美景、森宋来、林水金:《抄本资料汇编》,影印本。

叶美景:《雷神洞》,手抄本。

著作类

朱万曙:《明清戏曲论稿》,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

黄百川:《潮戏班之分野——白子戏与外江戏》,上海国剧保存社1937年。

李钟珏著,许云樵校注:《新嘉坡风土记》,南洋书局有限公司1947年。

易宗夔:《新世说》,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

王敬尧:《清代戏剧文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郭松义等:《清朝典章制度》,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

朱维幹:《福建史稿上册》,福建教育出版社1985年。

林金水谢必震:《福建对外文化交流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

陈支平:《近五百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台湾文献丛刊》,台湾银行1959年。

陈绍馨:《台湾的人口变迁与社会变迁》,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年。

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

王耀华:《福建传统音乐》,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

王耀华:《三弦艺术论》(下卷),海峡文艺出版社1991年。

王耀华:《琉球御座乐与中国音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陈耕:《闽台民间戏曲的传承与变迁》,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武俊达:《京剧唱腔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

杨榕:《福建戏曲文献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

蓝雪菲:《闽台闽南语民歌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郑长铃、王珊:《南音》,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陈志勇:《广东汉剧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

李声振:《百戏竹枝词》,《清代戏剧文化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陈雷、刘湘如:《福建地方戏剧》,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

赵山林:《中国戏曲观众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刘红娟:《西秦戏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丘煌:《广东汉剧音乐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

流沙:《宜黄诸腔源流探:清代戏曲声腔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

林淳钧:《潮剧闻见录》,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年。

林国平:《闽台民间信仰源流》,幼狮出版社1996年。

福建戏曲研究所:《福建戏史录》,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

郑传寅:《传统文化与古典戏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陈世雄:《闽南戏剧》,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

徐晓望:《福建通史·明清卷》,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林枫、范正:《闽南文化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丁淑梅:《中国古代焚毁戏剧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张发颖:《中国家乐戏班》,学苑出版社2002年。

周贻白:《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黄润华、薛英:《国家图书馆琉球资料汇编》(全三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

林金水、谢必震:《福建对外文化交流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

林国平等:《福建移民史》,方志出版社2005年。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志·华侨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

王汉民:《福建戏曲海外传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马少波、章力挥等主编:《中国京剧史》(中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

王远廷:《闽西戏剧史纲》,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

刘云水:《明清家乐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夏敏:《闽台民间文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

张新联:《泉港民俗风情》,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

谷川:《泉港北管音乐》,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

谷川:《泉州北管艺术纵论》,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

李寄萍、黄嘉辉:《泉州北管概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

傅惜华:《中国俗曲总集叙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金城厚:《冲绳音乐的入门》,音乐之友社2001年

陈翘:《福建戏史探考》,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周宁:《东南亚华语戏剧史》(上下册),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

许真真:《汉族民歌润腔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

涂宗涛:《诗词曲格律纲要》,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

于会泳:《腔词关系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

郑锦扬:《日本清乐研究》,海峡文艺出版社2006年。

曾学文:《厦门戏曲》,鹭江出版社1996年。

杨惠玲:《戏曲班社研究:明清家班》,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

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明刊戏曲弦管选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年。

许常惠:《台湾音乐史》,全音乐谱出版社2005年。

曾永义:《戏曲源流新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

吕锤宽:《北管音乐》,晨星出版社2011年。

吕锤宽:《台湾传统音乐概论·歌乐篇》,五南出版社2007年。

吕锤宽:《台湾传统音乐概论·器乐篇》,五南出版社2007年。

吕锤宽:《台湾古路戏的音乐》,国立传统艺术中心2004年。

吕锤宽:《北管细曲赏析》,彰化县文化局2001年。

吕锤宽:《台湾传统音乐现状与发展》,国立台湾传统艺术总处筹备处2009年。

吕锤宽:《台湾弦谱集成》,国立台湾传统艺术中心筹备处1999年。

吕锤宽:《台湾牌子集成》,国立传统艺术中心筹备处1999年。

邱坤良:《旧剧与新剧:日治时期台湾剧种之研究》(1895—1945),自立晚报社1992年。

邱坤良:《台湾剧场与文化变迁:历史记忆与民众观点》,台原出版社1997年。

王振义:《台湾北管》,百科文化事业公司编印1982年。

徐亚湘:《日治时期台湾戏曲史论》,南天书局2006年。

连横:《台湾通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吕诉上:《台湾电影戏剧史》,银华出版社1991年。

范扬坤:《彰化县口述历史》,彰化县文化局1998年。

吕钰秀:《台湾音乐史》,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

郭辉编译:《日期据下之台政》,台湾省文献资料委员会1956年。

徐亚湘:《日治时期中国戏班在台湾》,南天书局2004年。

李慧婧:《台湾北管与日本清乐比较研究》,远流出版公司2012年。论文类

郑达荣:《明清宫调之研究》,《中国音乐》2007年第4期。

周育德:《康熙时代的平阳乱弹戏——孔尚任‘乱弹词’琐议》,《晋阳学刊》1980年第3期。

方宝川:《明代闽人移居琉球史实考辨》,《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

邓洪波:《正音书院与清代的官话运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1994年第3期。

罗庆泗:《明清福建沿海的宗族械斗》,《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1期。

吴新雷:《浙江三大昆曲支派初探》,《东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杨彦杰:《闽南移民与闽台区域文化》,《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刘如明:《略论晚明戏班与昆曲声腔传播》,《戏剧》2004年第2期。

蔡湘江:《浅析闽南民间舞蹈的多源性特征》,《东南学术》2005年第3期。

刘美枝:《台湾乱弹戏之曲版套式初探》,《台湾戏专学刊》2006年第12期。

陈松民:《漳州四平戏与粤东正字戏的比较暨与台湾四平戏的关系》,《闽台文化交流》2007年第3期。

杨榕:《福建民间戏台题记概略》,《中华戏曲》2008年第1期。

叶长海:《琉球演艺初识》,《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社论:《民间文化不妨多看一眼》,《联合早报》2004年4月28日。

陈诗侯:《揭阳演戏习俗和演出设施》,《揭阳文史》1987年第7辑。

曹路生:《关于〈琉球剧文和解〉考证的几个问题》,《戏剧》2009年第6期。

张福海:《关于〈琉球剧文和解〉五个脚本的剧种归属问题》,《戏曲艺术》2009年第6期。

戏曲艺术编辑部:《琉球剧文和解》,《戏曲艺术》2009年第6期。

刘富琳:《中国戏曲传入琉球及其意义》,《音乐研究》2011年第1期。

刘富琳:《中国戏曲对琉球戏曲形成的影响——以“演故事”为例,兼与日本能的比较》,《中国音乐学》2011年第4期。

刘富琳:《中国戏曲对琉球戏曲形成的影响——以“音乐”为例兼与日本能的比较》,《交响》2011年第3期。

刘富琳:《从〈使琉球录〉看琉球宫廷舞蹈的发展变化》,《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年4期。郑荣达:《北管音乐及其乐谱记叙新法》,《黄钟》2010年第1期。

王馗:《“正字”、“正音”与闽粤地方戏曲发展》,《戏曲研究》2008年第3期。

赖正维:《论福建在明清中琉关系史上的地位》,《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7年第4期。

林国平:《闽台宗教祭祀与地方戏剧》,《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2期。江月照:《北管戏雷神洞唱腔研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音乐学系硕士班音乐学组论文。中华民国九十年。

外国文献

【日】袋中上人著,横山重编:《琉球神道记》,大冈山书店1936年。

【日】那霸市史编辑室:《久米村系家谱》,《〈那霸市史〉资料编》第一卷之六,那霸市史编集委员会1980年

【日】长崎市政府:《长崎市史·风俗篇下》,清文堂复刻版1926年

【日】伊波普猷、东恩纳宽惇、横山重篡:《琉球史料丛书一·琉球国由来记》,进上书房1962年。

【日】球阳研究会编:《球阳》(卷十),角川书店1974年。

【日】早川纯一郎:《通航一览》(卷十六),国书刊行会1911年。

【日】伊能嘉矩:《台湾文化志》(上),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85年

【日】佐仓孙三:《台风杂记》,《台湾历史文献业刊》,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6年。

【日】板谷彻著,张志凡译:《关于唐跃》,《戏剧艺术》2009年第1期。

【日】那霸市政府:《那霸市史》,那霸市1998年。

【英】莫里斯·弗里德曼著,刘晓春译:《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英】布赛尔著,王陆译:《东南亚的中国人》,《南洋问题资料译丛》195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