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高甲戏
2025年09月10日
四、高甲戏
高甲戏亦称戈甲戏、九角戏,在闽南民间街头妆扮游行表演的基础上发展而成,被列为福建省五大剧种之一。明末清初,泉港各地农村每迎神赛会或喜庆节日,村民们装扮梁山泊英雄人物,配以闽南锣鼓和民音的“红甲吹”“十音”之类曲调参加踩街游行,其表演以武打为主,只有道白,少有唱腔。艺人手执戈矛刀枪,作与狮子搏斗撕杀等各种动作,加上随处流动,就地演出,颇受当地人们喜爱。民国初年,京剧入闽,对高甲戏影响很大,为适应武打科套,高甲戏从京剧中吸收表演程式及锣鼓经等。1903年,泉港普安村戏剧艺师张来成曾在上海向梅兰芳大师学习京剧,回本村后组织成立普安村高甲剧团,多年来坚持为百姓演戏,所到之处受到群众欢迎。“文革”期间,高甲戏停演。1979年,普安村重新组建普安高甲戏剧团,邀请原惠安县高甲戏剧团名角庄玉兰女士担当导演,培养一批优秀高甲青年演员,排演《边关审子》等30多个剧目,将演出的地点扩大到惠安、晋江、石狮、南安、鲤城等县市,成为当时全县最优秀的民间职业剧团。因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泉港区先后成立凤台高甲剧团、艺星高甲剧团、大众高甲戏剧、泉港高甲剧团等。这些剧团在惠安、晋江、石狮、南安等县区和泉州市区演出,深受群众欢迎,曾多次赴省、市参加民间戏剧展演获得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