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交流与团结

二、增进交流与团结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作为社会性生物的人类,总是按照文化与血统,分属于不同的群体,成员依靠群体的帮助而得以生存。在艰苦岁月或竞争环境,人们聚集而居,互帮互助,互相接纳,共同的文化背景认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沿续家乡长期的群居生活形成群体共有的文化,北管便是这种文化认同的工具。每当庙宇、祖祠的祭祀节庆,大家同唱一首歌,同演一场戏,缔结与强化人群内部的凝聚力,创造出和衷共济、唇齿相依的理念和情感氛围,为日后生存活动中全部社区成员的步调一致建立统一的认识和情感心理基础。在这种神明崇高神圣的祭拜场合,没有戏曲参与似乎少了什么,由子弟班来营造热闹气氛是较为理想的方式。至清治中晚期,北管子弟班曾遍布各地,他们往往是同一村社的乡邻,彼此有血缘关系,或为同一庙宇的信徒,演出不以营利为目的以区别于职业戏班。平时跟随老一辈艺人学习戏曲技艺,有时也聘请教戏师傅授艺,每逢庙宇、族群或村社的祭祀节庆、神诞日,便大显身手,登台表演,娱人娱神,营造喜庆气氛。子弟班活动蓬勃的同时,相互之间的拼馆、拼阵也随着热烈起来,每个地方的子弟班为了集体荣誉都全力以赴,希望在技艺、阵容方面胜过其他团队,沿续了闽南人“输人不输阵”的爱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