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堡历史背景
2025年09月10日
一、赵家堡历史背景
图3-25 赵家堡城墙一隅 摄于2013年
赵家堡初建于宋祥兴二年(1279)。居住在堡内的赵姓居民,都有着皇族血统:他们的祖先是南宋闽冲郡王赵若和。宋理宗景定年间,赵若和曾被皇上接入宫中,拟为储君,差一点以亲王身份继承大宋江山,后因皇族争位,退封闽冲郡王。宋末,他随少皇帝奔广东崖山,元兵攻陷崖山,丞相陆秀夫背负年仅9岁的少帝赵昺投海殉国,有着250年历史的大宋王朝从此划上句号。但历史中的人物并没有在硝烟战火中完全消失,为避元祸,赵宋皇族纷纷外迁隐居,或易姓;闽冲郡王赵若和与其侍臣凭16条战船夺港而逃,成为幸存者,从此埋名隐姓,改称黄姓,在闽南这个被称为“赵家堡”的偏僻之地隐匿生息下来。尽管身居远偏僻一角,但赵氏子孙依旧思念曾经的故乡——汴京。所以,即使在最后聚居地赵家堡,他们也依照汴京的模样,建造起这座方圆一公里的赵氏王朝最后一块领地,将思念和乡愁寄托其中。直到明洪武十八年(1385),明御史朱鉴在审理一起漳浦黄氏同姓结婚案中,查阅族谱玉牒,确知被告黄惠官乃赵若和的第四代后裔。案卷呈送朝廷后,明太祖朱元璋大笔一挥,赐赵家堡里的黄氏复姓赵,赵氏族谱中清楚地记载着他们祖先的这段历史。自此,赵氏后人终于可以像正常家族一样繁衍生息。明万历年间,赵若和第十世孙进士赵范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将“完壁堂”改建为“完壁楼”,聚族而居,勒石纪念。目前在赵家堡内外,还居住着上百户口赵姓皇室后裔子孙近千人。虽然门额上的赵氏堂号无不提醒着赵氏子孙他们所具有着皇室血统,但屋前屋后的菜地则清晰地告诉人们,无论他们姓什么,现在也都只是再普通不过的老百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