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方面的北管定义
2025年09月10日
一、大陆方面的北管定义
(一)《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福建卷》的看法
《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惠安北管》载:“在惠安,北管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称谓,从广义来说,凡是从北面传来的民间音乐便被本地人称为北管,它包括传入当地的江淮一带的民间音乐、京剧曲调、本省的莆仙音乐等。从狭义上说,只有原先从江淮流传入惠安后得以扎根并广为传唱,从而在唱奏特点上已形成新的风格、自成体系的民间音乐,惠安艺人们称它们为小曲、小调、曲仔的才称为北管。”[1]
(二)刘春曙、王耀华的看法
据刘春曙、王耀华《福建民间音乐简论》介绍:“关于北管的历史,未见史料明证,也少有稽考。但就‘北管’的‘北’字用普通话演唱等情况分析,可以较为肯定地说,这是一种外来的形式。再从其曲调看,其声乐部分大都是明清以来的江淮小调……器乐曲牌《六串》《百家春》等,均有别于‘南谱’(南曲谱)的‘北谱’。”[2]
(三)陈耕的看法
陈耕先生在其《闽台民间戏曲的传承与变迁》中提:“明代,弋阳腔、昆山腔、四平腔等相继传入福建,这就是福建北管的起源。”[3]
(四)陈世雄、曾永义的看法
陈世雄曾永义在《闽南戏剧》一书中提:“北调、正字、正音和北管,这些名称都曾经是闽南人对外来的官话戏曲和声腔的称呼,这些宽泛的概念用来指那些使用中州音韵、唱白用官话,区别于土腔、白字的闽南方言剧种的外来声腔剧种…现在人们往往把明清两代由浙江、江西、安徽等地传播入闽南的北方语系戏曲,统称为北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