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北管中的昆曲
昆曲源于江苏昆山,起初也是村坊俚曲和市井小调,只在苏州一带流行,魏良辅对昆山的民间音乐进行改造,形成流丽悠久、清新绵长的独特风韵,被形象地称为“水磨调”,广受欢迎。农村城镇,搭台看昆曲成为习以为常之事,“枫泾镇为江、浙连界,商贾丛集……筑高台,邀梨园数部,歌舞达旦”“家歌户唱寻常事,三岁孩识戏文”[53]的记录生动证明了昆曲在苏州及其他地区拥有大量观众,后逐渐流布到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每传到之处掀起昆腔热,甚至演变成地域性的剧种形态,如传到湖南形成湘昆,传到四川形成川昆,传到安徽形成徽昆,传到浙江形成浙昆……明中叶至清中叶昆曲成为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许多剧种深受其影响,或移植或吸收,北管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昆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