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莆仙戏

二、莆仙戏

莆仙戏原名兴化戏,1952年经福建省文化局批准改称为莆仙戏,素有宋元南戏“活化石”“遗响”之称。泉港许多村民的先祖,也于明清时期自莆田、仙游一带迁徙而来,加上因与莆仙方言区交界,语言习俗相通,它也流行于泉港北边靠近仙游的乡镇。建国初期,后龙镇的涂坑村,界山镇的潘南盐场,山腰镇的锦联村、锦山村、锦塔村曾办有莆仙戏剧团,聘请莆仙师傅当导演,上演过《珍珠塔》《刘夜兰》《玉蜻蜓》《青松岭》《秦香莲》《大战镇南关》等莆仙剧,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停演。泉港区最后一个莆仙戏剧团大约在1995年散团。但直至今天,莆仙戏仍是界山、南埔、后龙等靠近莆仙一带乡镇民间欢庆的重要形式,在传统节日、庆寿、婚娶、高考等喜庆的日子里,还常看到外来莆仙剧团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