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 赏

◆鉴 赏

陈凯歌原名陈皑鸽,1952年出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主要电影有《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边走边唱》、《霸王别姬》、《风月》、《荆轲刺秦王》、《和你在一起》等。其作品从不同领域、以不同方式对中国人的生存状态进行审视和反思,并在影片的镜头段落中对生活状态形成的历史和文化原因直接作哲理性的思辨。

陈凯歌是中国第五代电影人中的中坚人物,他的电影创作在国内外屡屡获奖,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霸王别姬》这部影片不仅是中国电影第一次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作品,而且也是陈凯歌的成功转型之作和巅峰之作,成为第五代电影的里程碑作品。这部影片真实再现了在历史环境中一部悲欢离合的中国式悲剧,富有中国典型的意境,典型的东方感情,它体现出来的文化意味也更深刻、更浓烈,是雅俗共赏的中国电影的典范作品。

这部根据李碧华的小说《霸王别姬》改编的电影,以崭新的艺术形式,描绘了中国半个世纪发展中两个伶人的悲欢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充满生生死死的戏剧冲突,感情细腻,展现了两个男人与一个女人之间的复杂的感情纠葛。这部影片邀请了两岸三地众多明星出演,具有明显的商业元素,但通过描写中国国粹京剧艺术及艺人的生活,又明显是一部文化气息浓厚的文艺片。国际影评联盟评委认为:“《霸王别姬》一片深刻挖掘中国文化历史及人性,影像华丽,剧情细腻。”影片有着对人性的思考和人的生存状态的表述,通过几十年的时事风云,透露出一种“人生如戏”的感悟,是一部意象丰富、绚烂华丽的史诗巨作。

影片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分成三大段,每一段独立成章又紧密相连。第一段小豆子学戏;第二段程蝶衣演戏;第三段程蝶衣之死。每段故事都与时代相连,透露着时代气息和历史的厚重感。如:在第一段中,故事开始,小豆子被母亲斩下一指,师傅训练的严酷环境,都暗示了在北洋政府统治下社会的压抑和恐怖。在第二段中,抗日战争爆发,学生运动日益激烈,日本人进城,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管,动荡的时代白色恐怖不断。故事情节继续发展,程蝶衣的戏剧舞台光辉耀眼,但兄弟反目成仇,为下段做了铺垫。第三段故事达到高潮,“文革”开始后,批斗、污蔑等不断,喇叭里不停地播出煽动造反的语句,人性的弱点在此刻暴露无遗,无奈、挣扎但都改变不了现实的残酷,“楚霸王”投降了,他们互相揭发,彼此划清界限,最终阴阳两隔。电影《霸王别姬》和京剧《霸王别姬》相互融合,虚实相生,更具艺术感染力。

电影《霸王别姬》在艺术追求上的特点在于,影片色彩绚丽,气派恢弘,制作精致,不同于以往大多数的中国影片的单纯朴素。它也明显有别于陈凯歌早期的影片,如《黄土地》(1984年)、《大阅兵》(1986年)、《孩子王》(1987年)等突出造型色彩、淡化情节的艺术旨趣。它有一个曲折生动、线索清晰的故事,在历史的真实环境中展开对人格命运悲剧的描摹,满足观众的各种审美需求,使得大部分观众都能在这部电影里找到共鸣,从而成为商业与艺术相结合的绝佳作品。

这部影片还表现了迷恋与背叛这个主题。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甘为艺术献身,活在戏里,是一个真正的戏痴、戏魔。就像师哥段小楼说的那样,“不疯魔不成活”。现实中不能和心爱的男人结合,就希望在戏曲里圆梦。自从段小楼娶了在他看来最下贱的妓女后,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但始终却无法割舍心中的那份感情。等一切风雨过去了,11年后他们再次站在舞台上共演《霸王别姬》时,他拔刀自刎,终于做了虞姬,圆了自己一生的梦。张丰毅饰演的段小楼则是一个背叛的角色。少年的他侠肝义胆,照顾弱小的程蝶衣。可随着时间的打磨,他退却了,首先背叛了自己的戏剧理想,然后在“文革”时揭发程蝶衣,与菊仙划清界限,背叛了自己生命中两位最重要的人。人性的弱点与扭曲在这里体现出来。导演描摹京剧及艺人起起落落的状况,折射出人的生存状态和对人的本性的思考。

影片中人物的感情是复杂的,有的甚至是畸形的。程蝶衣对段小楼的爱是一段当时不能被世人认可的同性恋。小时候程蝶衣受到非人的待遇,只有在师哥段小楼身上才体会到温暖,因此,他对师哥的依赖也就成了迷恋,就像京剧《霸王别姬》里的虞姬,对楚霸王从一而终,“说好是一辈子就是一辈子,差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行”。师哥段小楼怎不知程蝶衣的情意?但他知道那只是在戏里才能出现,生活是另一个模样。菊仙出现后,程蝶衣痛苦、失落,只有无奈和心痛,他是倔强的,坚持自己成为虞姬的梦想。小楼对菊仙的异性恋,始终是一个模糊的状态,这在“文革”时期可以看得出来,菊仙也清楚程蝶衣对段小楼的痴迷,但她不愿放弃。程蝶衣、段小楼与菊仙三人之间情感的此起彼伏与反复变化,构成了影片的戏剧冲突,也更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导演对历史、对人文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