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 赏

◆鉴 赏

《沉默的羔羊》是一部现代恐怖电影。恐怖片是好莱坞最令人激动的类型片之一,然而长久以来,它却难登大雅之堂,与奥斯卡等电影大奖一直无缘,不过好莱坞的电影大师从未放弃过对理想恐怖片的追求和对奥斯卡的冲击。终于,在第6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好莱坞电影导演乔纳森·戴米以恐怖片《沉默的羔羊》当之无愧地赢得了5项奥斯卡大奖,使好莱坞的恐怖片在奥斯卡奖角逐中扬眉吐气,争得了应有的地位[14]。影片讲述的是年轻的女探员克丽丝凭着她的机智与勇敢破获一起变态的连环杀人案件。这是一部揭示人性阴暗面、展现一场人性的美好与罪恶的斗争的影片。

与以往的侦探片不同,本片的主角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影片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年轻、机智、坚强的女性形象。影片开头借一片阴暗潮湿的森林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气氛。随着急促的喘息声的逼近,一个瘦小的女孩进入镜头,接着她跑向森林深处,一个移镜头跟随她跑步前进,速度越来越快,紧迫的感觉更加强烈。影片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交代出主人公的形象,一个区别于其他同类型影片的女性形象。

接着,电梯里的镜头:瘦小的克丽丝被一大群身材高大的男人包围着。训练的时候,她的训练同伴是一群高大威猛的男人。而在殡仪馆里,她周围又是一群高大的男人。导演多次把瘦小的克丽丝与周围的男人们进行对比,体现出克丽丝在一个男性主导的群体里的一种孤立感,同时她又能在这种环境里表现得沉着冷静,她丝毫不胆怯,自然大方,无所畏惧。通过这种对比,更能体现克丽丝的毫不示弱的精神特质。

每个男人首次面对克丽丝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她的美丽。奇顿医生也不例外。但当奇顿邀请她的时候,她不卑不亢地回绝了他。而奇顿说到克劳福用克丽丝的美貌来吸引莱达的时候,她微笑着说:“我毕业于维吉尼亚大学,它不是一所仪态学校。”在后面面对生物学博士的邀请的时候,她又直接回绝了。这个女子有的不只是坚强勇敢,还有聪明与才智。她明白面对不同的人的时候,应该使用不同的策略。

在接受任务的时候,当克劳福问她“你是否很容易受惊”,克丽丝很简短地回答:“不会。”自然真实、沉着稳重。在单独面对莱达的时候,她最初也是紧张的。她面对的不是普通人,而是一个极其聪明的、能够洞悉人的内心的食人魔莱达。但是她以她的聪明、锐利、真诚、信任打动了顽固的莱达。他向她透露了一些很重要的信息。在仓库间寻找证物的时候,克丽丝在打开仓库门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但是她所面对的男性,要么年迈体弱,要么袖手旁观。在她面对这样一种境地的时候,她只能凭借自己的力量打开门,独自进入阴森恐怖的仓库搜寻证物。

当然,她也有脆弱的时候,在回想起她的父亲的时候,她忍不住趴在车上哭泣。但接下来就是她的练枪镜头、训练镜头。脆弱与坚强进行了直接的对比。

她的干练、镇定并不逊于男性,而她的细致更是胜于男性。在检查尸体的时候,她从耳洞和指甲油推断出被害者是城市人,以及在检查费迪嘉拜姆的房间的时候,她能够注意到那个被其他人遗忘的音乐盒。

她的聪明敏锐赢得了莱达医生的信任。事实上,克劳福对克丽丝也不够信任。作为一个实习生,克丽丝实际上是克劳福最后一招棋。他一方面要求克丽丝去说服莱达;另一方面又对她的调查结果极不信任,甚至不允许克丽丝说完就很快否定了她。没有人能够相信这个弱小的女人背后的巨大能量。甚至在最后,“水牛”比尔被她看穿之后,竟然毫不害怕地笑了起来。然而正是这个看似弱小的女人击败了强大而残忍的敌人……在扑了一场空之后,克劳福才知道自己判断错误,这个时候的他才想起克丽丝和她的所有推断。

至此,导演对克丽丝的刻画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影片对女主角克丽丝的着重描绘是影片女性意识的体现与张扬,使得本片区别于同类影片。在这个环境中,女性本是一个弱势群体,她们要面对男性的轻佻、质疑与不信任,她们要面对环境的恶劣、逮捕对象的残暴危险,但是克丽丝在这里找到了出口,她成功地战胜了自己与他人,获得了别人的尊重,她也成为影片的某种期望。

克丽丝的扮演者朱迪·福斯特因此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奖项。她擅长于用表情、眼神表达人物内心丰富的心理活动。在第一次面对莱达医生的时候,面对着洞察力很强的莱达医生对她的身份解剖,她毫不客气地回击了他:“你很有观察力,但你能否用你敏锐的观察力来分析自己?怎样?不如你探究一下自己把观察所得写下来。或许你害怕这样做吧。”朱迪·福斯特很好地把这两句话背后复杂的心态表现了出来。又比如,在“野牛”比尔的房间里,当她察觉到她面前那个男人就是凶手的时候,她内心有些震惊,但很快镇定下来,不动声色。朱迪·福斯特把这份情绪变化表达得很充分。

影片不仅成功地塑造了克丽丝的坚强女性形象,而且对汉尼拔·莱达的塑造也极为成功。莱达医生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体,一方面他是一个具有很强的洞察力的心理医生,他即使身穿囚服也洁净儒雅,他有着极高的艺术涵养,他机智幽默,令人敬畏。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嗜血成性的食人魔,他话语尖刻傲慢,对人充满憎恨。这是两个极端的品性在一个人身上集中的体现——善与恶的集中体。他对待别人尤其是奇顿医生充满鄙视,但对克丽丝他又是友善的。他帮助她寻找证据、分析案件,甚至他把她当成唯一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在第一次见面后,克丽丝受到迈克斯的侮辱,莱达帮助她报了仇,尽管他的方式很极端——让迈克斯自杀。他们第二次见面的时候,莱达对克丽丝表现了再一次的关怀,他把毛巾递给了克丽丝。这是影片中唯一一次男性对克丽丝的直接关心,这让克丽丝觉得温暖。后来克丽丝再去看他的时候,莱达把克丽丝的档案递还给她,这时候他刻意地抚摸了一下克丽丝的手指。这一刻证明他心底还存有一丝情感。

汉尼拔·莱达的饰演者安东尼·霍普金斯的表演很是精湛。他在此部影片中的表演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但是莱达在本片中的镜头出现时间很少,所以他又成为出镜时间最短的最佳男主角。安东尼·霍普金斯那温文尔雅的形态、冷漠不屑的神情、犀利的眼神把莱达这个矛盾的角色演绎得恰到好处,体现出莱达厌恶冷漠肮脏的人性、自己却又具有残暴阴暗的个性的双重性。他讲话时的缓慢却又抑扬顿挫,神情的变换都很好地表现了莱达表面上安详冷漠,心底里却残忍尖刻、愤世嫉俗。他分析着别人的人性的弱点与心理的病态,却回避着自己的阴暗。在逃离囚禁室的时候,他把一个警察悬挂起来,像耶稣一样。这隐喻了他期望拯救别人的心态,可是他连自己都拯救不了。安东尼·霍普金斯的气质亦正亦邪,也很好地符合了莱达的特征。

在本片中,大面积的阴影铺叙、大光比的硬调子以及对故事主体的逆光拍摄决定了本片的黑色主调。这种光影的运用,配合影片中的音乐,营造出一种幽暗、恐怖、压抑的黑色气氛,把人带入了一个黑暗残忍的黑色世界,揭露出人性的阴暗与病态、世界的肮脏,以及人们所承受的某种负罪感,并且对其进行强烈的批判。在这个黑暗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艰难痛苦的回忆与挣扎反抗的内心。“野牛”比尔和莱达在挣扎中走向了恶,而看似弱小的克丽丝在挣扎中走向了善。善与恶有了鲜明对比。同时,影片中偶尔出现的明度较高的场景,寄托了影片的某种希望与光明。

本片在镜头运用上也很成功。在克丽丝首次去牢房看莱达的时候,一个缓慢的移动镜头很成功地把一个空间很大的房间交代出来了。这个镜头是依据克丽丝的视线移动而移动的。在进入牢房之后,镜头再次跟随克丽丝的视线移动,配合压抑的音乐以及牢房中幽暗的光线,使人感觉到紧张。克丽丝在仓库的镜头也是在一个封闭黑暗的环境中拍摄的,一切都是黑暗的,只有手电筒微弱的光,观众的弦紧绷起来。这些镜头很好地营造了紧张的感觉,又突出了女主角的勇敢与机智。在“野牛”比尔的家里,观众再次紧张起来。克丽丝在明处,比尔在暗处;克丽丝瘦小,比尔残暴。这种紧张感一直升级,直到枪响之后,观众才放下心来。而最后在逮捕“野牛”比尔的时候,一组镜头的平行剪接更是精彩,把克丽丝与克劳福等一帮男性进行对比,一大帮装备精良的高大的男子与一个瘦弱的女子,但最终是这个瘦弱的女子抓获了凶手。影片在制造悬念方面也颇为成功,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同时,本片用了很多挑战人们感官极限的镜头,发烂的尸体、被剥皮的人体、被解剖的飞蛾、放在瓶子里的头颅、食人……每一项都刺激人的视觉,影片通过这类镜头更加直接地表现人性的病态、残忍与阴暗,使人们在一种极致的感官考验之下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