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 赏
《辛德勒的名单》是美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斯皮尔伯格把这部影片拍得极具艺术性。这是一部充满着智慧的影片,也是一座后人取之不尽的电影艺术宝库,是一部足以让后世专门研究的传世之作。
与许多二战题材的影片不同,它不仅具有沉重的人道主义思考,而且对法西斯主义者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心理结构做了深刻探索。影片表现的主题思想生动而深刻地展现了战争中的人性光辉。
每个生命都是极其珍贵的。纳粹分子丧失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他们视犹太人为蛇、鼠、虫、蚁,根本不将他们列入人的行列,他们可以随意地杀死一个犹太人。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纳粹分子丧失了“人生而平等”的基督信仰而滥杀无辜呢?戈司令官把犹太人作为靶子来练习枪法,随意地毁灭了人的生存法则。在他的眼里,生存没有规则,一个生命的存在和消失,都由他的心情好坏随意决定,身处于其中的人无规则可循,因为规则是由纳粹分子来定的。更可怕的是,戈司令官要的不是犹太人的顺从和恐惧,而是灭绝,他要让这个种族从世界上消失,其理由不是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而是占领者的特权。犹太人的命就如同猫狗一样,甚至还不如猫狗。被赶进集中营的犹太人,饱受纳粹分子的民族歧视和压迫。他们如同牲口一样被分隔成不同的区域,在丑恶的德国纳粹分子面前屈辱而胆战心惊地脱光衣服……这部影片是犹太人民的屈辱史和血泪史的展现,也是德国纳粹分子惨无人道、嗜杀成性的人的劣根性的体现。
影片中关于纳粹分子屠杀犹太人的场景很多,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从一个德国纳粹党员、靠战争雇用价格低廉的犹太人做军火生意的大厂商、大资本家辛德勒对犹太人境遇的逐渐改变来讲述这段悲哀、痛苦的历史。
辛德勒最初雇用陷入困境的犹太人赚钱,摆上一副给他们工作免受军队屠杀的慈善家的面孔。这背后却是肮脏的金钱贿赂,和犹太人低廉的生命价值作为交换,纳粹分子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为了钱可以随意更改政府规定的不允许雇用犹太人做生意的规定。辛德勒开设工厂,生产军用品,正如纳粹高层军官对辛德勒所说的:如果认为犹太人对帝国经济发展有利的话,将会以叛国罪论处。犹太人在他们眼里是垃圾,是根本不该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种族,人生而平等的原则在战争的硝烟中被打破了。辛德勒好色贪财,贪婪的欲望使他迷失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内心,只想利用战争这个难得的机遇大发横财,并以犹太人劳工低廉的价格来换取。于是从开始,他就贿赂纳粹高层,他深知在那个环境下,他们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印章就可以帮他解决任何问题,为他的金钱欲望铺平道路。辛德勒用榨取犹太人劳动所挣来的钱,在歌舞厅请他们喝高档酒,陪他们开心、合影,金钱的诱惑把他们联结在一起,他们成了暂时的合作伙伴。
但是,犹太人随时随地被枪毙,辛德勒感到震惊。看到一个个生命被践踏、被蹂躏,引发了他内心应有的良知。辛德勒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会计师史顿是个犹太人,即使在那个自己性命难保的环境下,他除了做自己所能做的事,还利用辛德勒的工厂拯救自己可以救下的人,如独臂工人、戈司军官的鞍马佣人。他在做戈司令会计的同时,向辛德勒工厂输送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所能拯救的人,他对只想赚钱而没有道德和同情心的辛德勒是冷漠的。
然而,辛德勒的转变是因为他看清楚了人生命的价值,看到了自己被金钱和美色所俘虏的良心。于是他开始拯救犹太人。他制定了一份“保证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工人的名单”,并贿赂了纳粹官员,这几乎使他自己倾家荡产,辛德勒以自己的财产拯救了更多的犹太人。
影片中最感人的场面是辛德勒取下法西斯军章,颤抖着双手,痛哭失声:“这个军章,是两个人的命,至少可以换一个人。”观众看到了辛德勒内心的忏悔,他真诚地请求犹太人原谅,这升华了影片的主题思想,让观众看到了人性的回归,让观众沉重的心情得以舒展,为辛德勒的忏悔所感动。影片的思想是积极的,让观众看到了希望,并使观众始终跟犹太人一样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铭记辛德勒。
在影片的结尾,画面出现了唯一的彩色,天空一片明亮的颜色。所有的苦难都已成为历史,被辛德勒拯救幸存下来的犹太人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此时观众的心情从刚开始的沉重、无限的同情,逐渐舒缓下来。犹太人的经历让人们更加珍惜宝贵的生命和自由、尊严。辛德勒的良知发现也将鞭挞那些曾经和正在践踏人的生命的人,让他们发现自己的良心,感受个体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珍惜和平年代的生活。
《辛德勒的名单》在音乐的使用上也颇具特色。在这部影片的音乐中,包含着对受难者的祭奠,对拯救者的敬意和对光明一定到来的信念。这部影片的配乐被认为是少见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音乐之一,作曲者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与斯皮尔伯格多次合作,深切体会这一位身体中流着犹太人血液的导演在创作此片时的心情,因此吸取了犹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采用了小提琴独奏的方式突出主题,将残酷战争阴影下犹太人凄凉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配乐中的两个主题旋律的小提琴独奏,编曲平实而情绪深刻。约翰·威廉姆斯在他担任多年指挥职务的波士顿流行管弦乐团中特邀小提琴名手伊兹霍克·帕尔曼(Itzhak Perlman)和竖笛好手吉洛拉·费德曼(Giora Feidman)助阵。他们的演出温和细腻,哀而不伤,不是对人间悲剧的控诉,而是对历史错误的沉思,充满了省思和缅怀的温淳气质。威廉姆斯在交响乐的部分则善尽烘托陪衬之能事,让音乐成为深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历史独白。[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