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剧情简介

一辆车在滑铁卢桥上缓缓停下,英国军官罗伊·克劳宁站在桥边,紧握一个幸运符,凭栏凝望,眼眶渐渐模糊,20年前的那一段难忘的爱情出现在眼前……

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罗伊也是在滑铁卢桥边,警报响了,空袭开始了。一群年轻姑娘从他身边飞快地跑过。忽然一个女子掉队了,她就是玛拉·莱斯特。她的提包被撞掉了,东西撒了一地,其中就有那个幸运符。她停下来捡,罗伊飞快跑过来帮忙,眼看她快要被马车撞上,幸好罗伊及时地把她拉了过来。警报接连不断,罗伊带着玛拉来到拥挤的防空洞,在一个小角落里他们聊了起来。罗伊是个英国军官,正回来休假,明天即将去法国前线。而玛拉也很高兴地和他谈起她钟爱的舞蹈。晚上十点玛拉还有场芭蕾舞表演,可惜罗伊去不了,因为要和上校共进晚餐,两人都很遗憾。空袭结束后,罗伊送玛拉上了马车,玛拉把自己的幸运符送给罗伊,她兴奋地对罗伊说:“也许可以给你带来好运。”罗伊目送玛拉马车走后,久久不能离开,他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个端庄美丽的姑娘。

十点钟,罗伊放弃了和上校的晚餐,来到了林斯剧院看玛拉的演出,玛拉因为罗伊的到来而在演出时不慎出现了小失误。演出结束后,姑娘们来到后台。正当剧院经理笛尔娃夫人严厉地批评她们的失误时,罗伊差人送了纸条进来给玛拉,想邀她共进晚餐。纸条被夫人发现,并且命令玛拉拒绝了他。可是,她的好朋友凯蒂热心率直,跑出去叫住失望的罗伊,告诉他事情缘由,并负责把约会的时间地点转达给玛拉。

一个小时后,罗伊在烛光俱乐部等到了心仪的玛拉。在大厅内,罗伊向玛拉倾吐爱意:“我想我会记住你一辈子。”他们跳了一曲又一曲,在最后一首道别华尔兹舞曲中,随着烛光一点一点吹灭,他们四目相视,深情亲吻。罗伊送玛拉回到住所,吻别后,看着玛拉的背影若有所失……

第二天,窗外下着小雨,玛拉魂不守舍地想念着已经上前线的罗伊。不经意间往窗外一瞥,却惊喜地发现站在雨中的罗伊,“天啊,他在外面。”玛拉激动得语无伦次,迅速整理好服装跑到罗伊的面前。原来罗伊得到命令,48小时休假。罗伊急切地表达如何思念她,“我们结婚。你要嫁给我,明白吗?”玛拉幸福地点头了。罗伊带着玛拉请求上校和公爵(罗伊的亲戚)同意他们的婚事,然后给玛拉买了戒指就风风火火地去麦修斯教堂让牧师给他们证婚。可是法律规定教堂下午三点后不举行婚礼,于是罗伊和牧师约定,第二天十一点准时来。

可正当玛拉把好消息告诉她的朋友们时,她接到罗伊的电话:“部队要提前开拔,20分钟后出发。”玛拉不顾一切,没有参加晚上的演出,赶往滑铁卢车站。可是路上耽搁了,到了车站后,火车已经启动。

因为没有参加演出,玛拉被暴怒的笛尔娃夫人开除了。凯蒂看不惯笛尔娃夫人的粗俗做法也主动辞职,两人从此相依为命。

一天,玛拉收到罗伊的信,说他的母亲专程从苏格兰来看她。正当玛拉精心打扮后在餐厅等候时,看到罗伊的名字出现在报纸上登的死亡名单上。玛拉顿时晕了过去,当她醒来的时候,罗伊的母亲已经出现在她面前,尽管她和蔼可亲,但玛拉仍然控制不住情绪,言语混乱……

玛拉经受不住这一打击而一病不起,为了给玛拉治病和支付生活费,凯蒂被迫当了妓女,但一直瞒着玛拉。玛拉病好后发现了破绽,非常感激好友为她所做的一切。罗伊死了,对她来说,什么也不重要了,于是她也沦为街头妓女。

几个月后,玛拉浓妆艳抹在车站抛着媚眼,勾引下车的官兵。突然,她呆住了,眼前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罗伊。他没有死,他回来了。罗伊见到玛拉也兴奋不已,玛拉百感交集。

罗伊向她叙述了死里逃生的经过,丢失了证件,当过德国人的战俘。当问到玛拉的生活时,玛拉无言以对,只是反反复复地说:“我不知道你仍活着,仍在世上。”当罗伊确定玛拉还是单身时,迫不及待地打电话告诉母亲,要带玛拉回家。

玛拉心里尽管充满矛盾,但还是答应了,她希望能找个机会向罗伊说明一切。到了乡下,克劳宁夫人高兴地欢迎了她,并非常乐意这位可爱的姑娘成为她的儿媳妇。晚上的宴会中,玛拉优雅的舞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公爵也来参加舞会,并慈爱地邀请玛拉跳舞。交谈中,他告知玛拉,克劳宁家族一向重视门第,但对玛拉例外。刚刚平静的玛拉又陷入一阵忐忑不安中。

深夜,玛拉在卧室徘徊。克劳宁夫人说明了在伦敦的误会,并向她道歉。她赞扬玛拉是个善良忠诚的人,对她表示满意。夫人走后,玛拉意识到自己是无法被上流社会接受的,就推开克劳宁夫人的房门,向她说明真相,并表示要永远离开罗伊,请求克劳宁夫人替她保密。出了房间,看到喜气洋洋的罗伊,罗伊把幸运符又送给了玛拉,并没有注意到玛拉的反常,玛拉凄婉地与罗伊告别。

第二天一早,罗伊发现了玛拉留给他的字条,玛拉感激他的爱,但是他们永远不能在一起。他连忙赶到伦敦寻找玛拉,和凯蒂一起找遍了所有的地方,都没有结果。这时,罗伊想起了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滑铁卢桥。

这时,玛拉站在桥边,一辆辆的军用卡车驰来,她毫无畏惧地走向车辆。在急刹车中,玛拉结束了生命,她的幸运符掉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