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 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多,对电视节目内容和形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主要表现为人们对电视的选择性增大,对娱乐节目形式多样化已经习以为常。在近几年的中国电视大变局中,电视荧屏主要以电视真人秀、益智类节目和速配类节目三种形态占主导地位。这三种形态的电视节目尽管曾一度风靡大江南北,但是其明显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和动机,带有明显的模仿特点和跟风性质,致使其节目的创新程度大打折扣,出现了内容老套、形式陈旧的尴尬局面。
但是,情感型叙事谈话类节目却方兴未艾,有的还经久不衰。湖南电视台每周星期一晚上17∶35分播出的《真情》,其扑面而来的清新而典雅的气息、真挚而温馨的感觉,总使收看的观众感到无比兴奋和激动。《真情》自1998年播出以来,在近十年期间播出了400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已经播出6年),其收视率之高、影响之大在全国省级电视台的类似栏目中当属首屈一指。在《真情》之后出现的有中央电视台推出的《讲述》和《交流》、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湖北卫视的《往事》等,几乎都有《真情》的影子。因此,人们对《真情》的喜爱与赞美,以及《真情》所获得的成功与影响,使得它成为情感类栏目中一道非常亮丽的风景,其独特个性与魅力对栏目的策划与创新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定位的独特性:从平民视角讲述世间真情
电视栏目的定位是从其栏目的内容特色来理解的,是指区别于其他栏目的独特之处,主要由内容、形式、受众、风格等方面组成。
首先,《真情》在内容与风格方面属于有档次、有品位的栏目,这正与它所处的湖南省电视台的地位相适应。
中国近代美学家王国维曾在他的《人间词话》里这样说过:“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11]很显然,王国维特别强调的是一个“真”字,只要意真、情真,能以真挚热烈的感情撼动人心,就是“有境界”。《真情》节目以情感作为表现对象,其平凡中求高尚、平静中求激情的情感审美境界,以及其给人以审美愉悦的自然朴素的传统叙事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今大众的情感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
由于《真情》所采访的对象绝大多数是社会上的普通而平凡的人物,关注的主要是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当然,也不排斥大人物的真情,因此它的档次和品位是追求普通人生,是情感境界。它与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东方之子》等栏目具有极大的不同,不是采访政界要人、社会名人,追求高档次、高品位,而是通过普通人物个性情感的表达折射出当代社会的精神风貌。
《真情》注意从大众化的角度深化节目的文化内涵,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并在平民视角下渗透精英意识。《真情》栏目的策划、制片人、主持人、编导、记者的视角是平视的,真正做到了把采访对象(无论他是多么平凡、普通,或者名气多大、职位多高)和观众都当做值得社会尊重或关心的普通一员平等对待,讲述的是老百姓自己的真情故事,使本栏目体现了鲜明的平民化特色。如《真情》栏目中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真情告白”,以主持人谈话方式为主导,针对面临感情困惑的观众,请当事人来到演播室,与主持人对话,向观众倾诉自己的真情故事,并在有关专家或嘉宾的分析和引导下,与观众展开一定程度的讨论,体现了栏目与观众的贴近感和互动性。《真情》虽然是从平民视角出发,讲述的是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但是贯穿其中的是小人物感人的爱情、真诚的友情、难忘的恩情等,发掘的是人性中的闪光点,在普通和平凡中追求纯洁和高尚,真实美是它最根本的情感表现特征。
《真情》的风格是朴实典雅的,尽管它颇具娱乐色彩,但是有别于强调突出娱乐性或无厘头,以及极尽张扬和热闹之能事,追求刺激的后大众文化特征,其总的内容倾向是对日益明显的浮躁的消费文化、快餐文化的消解和提升。
其次,在形式方面的定位,《真情》属于综合性的情感型叙事谈话类节目。
《真情》的形式定位既借鉴了《实话实说》、《新青年》等“讨论型”谈话节目形式,又吸取了便于叙事和倾诉的“展示型”节目样式的长处,具有一种客厅氛围的谈话特点,这也正好与《真情》的风格相吻合。如果说《真情》讨论的谈话形式,只是由主持人和嘉宾多方简单地从外部谈论有关话题的核心内容,那么《真情》的叙述形式则采用了叙事交谈的方式,围绕故事中的主人公展开。这不仅为嘉宾提供了分析和评论故事主人公的平台,而且能够使作为当今社会小人物的故事主人公的情感得到表现和宣泄,还可以满足同样作为小人物的受众,在倾听故事时获得感情的平衡和慰藉的需要。
有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研究者指出:“一个成功的电视谈话节目的制作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看做是对客厅氛围的还原过程。还原电视谈话节目客厅氛围的重点是使谈话者彼此间从基于角色关系的人际传播,进入到基于人际关系的人际传播,其本质是独特个体间‘我与你’的交流。”[12]《真情》节目形式的定位正是吸取了当今流行的电视栏目的各种优长,创造出一种客厅谈话式的亲切氛围,既使主持人和现场观众成了名副其实的“倾听者”的角色,又为故事主人公提供了尽情倾诉的空间,体现了情感型叙事谈话类节目的人际传播需要。
再次,在“受众”定位方面,《真情》运用平民受众定位策略来适应电视这种大众化、通俗化消费方式,寻求广泛的受众基础。
《真情》的受众范围的定位具有明确性,它既不同于《对话》、《新青年》等谈话节目的精英受众定位,也不同于《玫瑰之约》、《快乐大本营》等纯“展示型”或“参与型”节目的娱乐定位,而是充分考虑到当代小众化传播趋势,把受众的目标锁定在3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特别是中老年的知识女性。据本栏目最近的统计,这一年龄段的收视率在最近改版后占了64.9%,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的占绝大多数;在性别方面,女性的比例占54.6%,高出男性10%左右。这说明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的中老年人,容易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在心理上产生接近,在情感上激起共鸣,在价值观、人生观上产生认同感。
二、叙事的审美性:用悬念式手段编排激情故事
《真情》运用现代传播观念,采用戏剧性和纪实性相结合的手法,在叙事方式上体现了大众化的娱乐特征和审美品格。
当今的观众特别喜欢虚虚实实、真实而浪漫的东西,特别是那些具有一定的社会经历和生活经验的成年人,他们既渴望了解别人的个人情感,要求情感内容的贴近性和宣泄性,又特别喜欢起伏变化的情感表达形式,喜欢故事的传奇性和娱乐性。
因此,《真情》栏目首先力求做到原汁原味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真情真爱,为体现故事的真实感,采用类似新闻调查的方式深入故事现场或发生地展开调查,由主持人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就亲身遇到的一些情感方面的事件或细节进行现场交谈,注重细节渲染和心理表现,通过画面把主人公倾诉的情感经历和感受在过去与现在的时空交错中展示得淋漓尽致,使观众与故事主人公产生强烈的共鸣。
为了更好地表现情感的震撼力度和审美效果,《真情》十分注意真情真爱的戏剧性特点,采取拍摄精美而煽情的“真情短剧”的办法,对真实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适当的艺术提炼,编成一个简练而集中的真情故事。特别是对整个真情故事情节的处理,常常运用铺垫、悬念和巧合等手法,具有戏剧性的艺术感染力,使观众能够获得多方面的审美享受。
以情感人是一切艺术创造所追求的审美境界。《真情》栏目为突出情感的审美性,在叙事方法上的独特个性,主要表现为以真实人物人生中某一特别富有戏剧性的激情悬念结构全篇,运用闪回等手法,在某一横断面上进行展开。这种时空交错的叙事形态,使整个节目内容环环相扣、曲折生动,把情感的张力和兴奋点逐步推向高潮。《真情》每期节目由主持人一段开场语引出本次节目的情感主题话题,或由本期故事的结局作由头切入,或由主持人和嘉宾对本期节目的主题做简要的讨论,以此制造一种情感氛围。如《真情》系列节目《重庆行》中的两期《真情故事——嫁给自己心爱的人》和《真情行动——“同居官司”背后的真情》,它们在节目整体的叙事结构上注意话题在情节的链条上推进,让人物情感的转折点成为故事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兴奋点和紧张点,然后回到平和舒缓的节目现场。通过主人公过去的冲动和激情与现在的平静和从容的对比,在时空交错的叙述中,使话题的表述富有故事性,避免平铺直叙,在结构上营造出张弛有序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使受众沉浸在环环相扣、高潮迭起、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中,这样,受众既获得情感上的震撼或升华,又在视听上获得故事的审美愉悦。
但是,这两期节目由于内容性质的区别,因此在各自具体的叙事方式上也就不一样。在《嫁给自己心爱的人》中,节目开篇由主持人与嘉宾讨论和想象婚礼仪式的不同形式和意义,然后由主持人引出本期话题,并通过剪辑的故事片段介绍这段真情故事的悲剧性结局,再通过主持人的外景地采访由男主人公回忆自己与女友的恋爱经过。可以说,整个故事的内容是单纯而明确的,女主人公的突然病危,成为故事的总悬念,由于故事的女主人公的病逝,所以故事的结局是悲剧性的,结构形式是封闭性的。而《真情行动——“同居官司”背后的真情》,则更注重叙述男女主人公双方情感的冲突过程,在叙事方式上采用对比手法,使男女主人公昨日的欢乐和幸福与今日的痛苦和分离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在叙事结构上采用开放式的结尾,更令受众深思和回味。
《真情》还通过节目演播现场与外景地拍摄采访内容相结合,这样体现了画面的视觉效果和语言的解说功能,叙事性和抒情性的结合强化了受众视听感受上的诗意美。更为重要的是,外景地拍摄采访内容真实地再现了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和情感状态,让观众获得了从谈话中无法获得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对“真情”起到了一种印证和记录作用,充实了节目的内涵。
《真情》煽情却不矫情。《真情》追求平民文化的叙事风格,“真情”的内涵是表现真正的人性之美,其叙事结构既讲究大起大落的戏剧性激情的呈现,又注意利用细节渲染情感,使“真情”不仅具有荡气回肠的震撼力,而且更体现为深沉的回应和自然的流露。《真情》栏目播出以来,已经由偏重爱情方面转向更广泛的情感范围,如不回避对恩情、亲情、友情等方面真情的表现,许多令观众产生共鸣、无比感动和无法忘怀的真情故事,是因为故事人物和事件所体现的真实情感。
三、栏目的品牌性:以精良包装打造国内名牌
可以说《真情》栏目的品牌性是无可怀疑的,无论是它的信息内容的丰富性和前卫性、编排技巧的多样性和流畅性,还是视听元素的综合性和新颖性等,都增强了节目时尚的元素,也使节目更富有时代感。但是,电视要发展就必须使电视节目市场化,这是当今的发展趋势,而电视节目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就必须讲究品牌战略。因为电视的竞争也是品牌的竞争,所以,电视栏目除了要有有品位和上档次的内容之外,还要建立一套统一的标识系统。
电视栏目品牌化的包装必须在理念识别、行为和视觉识别等系统方面符合整体性、统一性和独特性的要求。《真情》栏目的统一标识系统除了在外在形式上有统一的节目标志、统一的片头片花、统一的字幕方式之外,还在内涵的拓展和品位的提升上体现了品牌性特征。
第一,这一栏目名称易记易识别,其概括性和时尚性体现了栏目的个性和内涵:有品位却不板滞,比较严肃却显得亲切,单纯却有起伏变化,在轻松、自然的故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第二,《真情》最初是以突出娱乐性为特征的,2001年在湖南卫视播出后逐步淡化娱乐性,转向理性化,更注重情感的人文内涵,栏目风格也更具有隽永、深沉、朴实、活泼的特点。如节目画面的色彩、色调的变化,体现了编导对审美愉悦和审美效果的追求:对“真情短剧”的角色扮演和对主人公的实地采访以黑白为主,而在演播室的谈话画面则用彩色;黑白和彩色两种颜色的对比,其实是两种不同感情的对比。黑白颜色的冷色调体现出故事主人公对过去美好情感的回忆和怀念,而彩色的暖色调传达出主持人和观众对故事主人公的关切和祝福。
第三,《真情》栏目主持人不是浮躁、张扬和做作,而是朴素、深沉和稳健,这与节目的风格要求是一致的。主持人与嘉宾和现场观众一道,给演播室现场营造出宁静、朴素和温馨的情调和氛围,正符合栏目倾诉真情、感悟人性、体验人生的主题基调。
此外,《真情》每一期推出宣传短片突出真情故事的悬念,生动的外景拍摄,精致的节目画面组合,以及优美而朴素的解说与对主人公的亲切而耐心的引导等,不仅增强了受众对栏目的收视期待,而且形成了人们收视心理上的传播强势,更体现了栏目的品牌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