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 赏
《卧虎藏龙》是一部经典的东方悲剧,那些武功与浪漫、侠义和反叛,都只是为了让这个悲剧令人更加痛心。这部武侠/爱情影片无论视觉效果还是影片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影片剧情紧凑,画面美轮美奂,如同一幅幅山水画,音乐旋律优美深长,剪辑与镜头技术成熟精湛。可以说,《卧虎藏龙》开创了中国武侠电影的新纪元,与好莱坞的叙事风格更加接近,是一部很好地融合了东西方电影叙事元素的优秀影片。
首先,这部影片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主人公鲜明的性格特征。
其一,影片表现了玉娇龙倔强、叛逆,以及富有心机、摇摆于正邪之间的鲜明的个性。
玉娇龙的第一次出场是她作为客人出现在贝勒爷府上。她与俞秀莲的偶然相识,简单的几句对话就让观众看到了玉娇龙不甘于平静生活的复杂内心世界。她有追求自己的爱情的强烈欲望,也向往她师傅碧眼狐狸所描述的江湖。她甚至想通过身在江湖的俞秀莲证实江湖行走是不是真的如师傅所讲的那样,因此,当俞秀莲恭喜她要结婚的时候,玉娇龙却不以为然。在俞秀莲眼中,此时的玉娇龙不仅是个根本不懂江湖、不谙世事,生在富贵之家的无忧无虑的大小姐,而且玉娇龙的单纯和这个江湖的仇杀恩怨绝对无任何牵连,她所面对的是找个门当户对的婆家结婚,终了一生,跟自己漂泊江湖是完全不同的。而玉娇龙盗走青冥剑,武功甚至超过她的师傅,碧眼狐狸却全然不知,这些都表明了玉娇龙颇有心机。特别是玉娇龙与俞秀莲的辩驳,可以看出她的任性和倔强。在玉娇龙为夺回自己的梳子与罗小虎的拼死打斗中,她的泼辣、倔强、不服输的性格得到了具体展现。
玉娇龙性情叛逆,寻求刺激,追求轰轰烈烈的爱情,不惜离开自己的亲人去找罗小虎,加上碧眼狐狸从小对她的江湖精神的熏陶,使她做出了出人意料的一系列行动:盗走青冥剑,帮助逃犯碧眼狐狸躲避追杀,以及后来女扮男装体验江湖的险恶,还心高气傲地说李慕白是她的手下败将。她终于体验了她向往的江湖,但最后碧眼狐狸却想让她死。8岁的孩子就已经很有心机地隐瞒师傅看书练剑,使自己的武艺最后竟超过了师傅,这无疑使碧眼狐狸产生了一种说不清的恐惧感。
可是,玉娇龙的良心并未泯灭,天生的有心机和良师教导导致了她始终摇摆于正和邪之间,最后李慕白的死使她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开始真正面对自己的内心。俞秀莲的剑落在她的脖颈上,但俞秀莲原谅了她,这使她明白了人性的善良和自己的内心去处,于是她选择了投崖,从而解脱、超越了自己的灵魂。
其二,影片对侠客李慕白的性格刻画也颇具感染力。
导演李安在影片中把李慕白的儒家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引用影评者的话来说:“李慕白是一名侠客,武功之高不在话下,但导演着墨在一个‘侠’字。周润发饰演的李慕白不是通常武侠片中的烈火男儿,而是无论在白天、黑夜,丛林中还是厅堂下,言行招式都不落一尘,磊落大义,却又不矫揉造作的血性好汉。对杀师逆贼‘碧眼狐狸’毫不手软,对蛮横、顽固、亟须点拨的玉娇龙百般宽容教导,对倾心一生的女人俞秀莲不越雷池半步……”[41]李慕白是一个理想化的人物,他之所以入关不能得道,是因为内心还有最爱的人。
其次,影片的视听表现手法高超,在音乐和画面效果上达到一流水平。
本片的配乐由旅美大陆作曲家谭盾谱写,国际知名的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担任主奏,兼容东西方流行文化的李玟以中、英文演唱主题曲“月光爱人”,阵容搭配相当新鲜而强大。本片的主题音乐风格幽远,哀而不伤,配合片中含蓄的爱情表达,可谓相得益彰。一段悠扬而又缠绵的大提琴声把观众带入了一个武侠纷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既有惊心动魄的江湖恩怨,又有玉娇龙和罗小虎勇于追求自由爱情的炽烈和缠绵,俞秀莲和李慕白含蓄而又深沉的至死不渝的爱情。表现这些情景的音乐风格幽雅、缠绵,尤其是在飞檐走壁的一段配上紧密有致的击鼓声,充分烘托出紧张刺激的武打气氛,堪称是中国电影配乐中的极品,赢取奥斯卡的最佳电影配乐金像奖的确是实至名归。
整个影片音乐给人的感觉是惆怅、无奈和寂寥的。影片通过大提琴独奏烘托了一种沉静的气氛,正如李慕白对俞秀莲所说的:“我并没有得道的喜悦,相反,却被一种寂灭的悲哀环绕。这悲哀缠绕了我很久,使我无法再继续(闭关修炼)。”影片中虽然有新疆音乐《丝路驮铃》短暂的轻快时光,但整个影片的氛围是处于大提琴独奏惆怅的音乐氛围中的。李慕白为了向俞秀莲表达自己压抑多年的深爱之情,不惜用尽最后一口真气;而玉娇龙则在一系列打击之后感到人生幻灭无常,投崖而去。这两个部分的音乐分别是Sorrw《悲哀》和Farewell《永别》,演奏家马友友的悠扬缠绵的大提琴独奏,用舒缓幽雅的音乐贯穿剧情始终。
再次,影片中武打场景的背景音乐非常吸引人。
如果说整个的武打动作飘逸、轻灵,令人赏心悦目,给观众一次愉悦的心灵体验,加上青灰色的光影给人寂静的感觉,让观众进入到片中的武打世界,那么,随着剧情的发展,李慕白与玉娇龙两人你追我打的节奏逐渐加快,鼓点声愈加急促,昭示了两方人物急切、紧张的心理,同时使观众的心理跟着音乐的急促而变得更加紧张。而紧随剧情的发展,武打过程更加刺激,富有吸引力,此时的音响是恰到好处,推动了剧情发展。
总之,整个影片的氛围都沉浸在大提琴独奏的沉重、寂寥中,这是导演李安对平静而又惆怅、无奈和悲哀的人生的一种寄语,这种情感通过主题音乐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整部影片的色调是一种清冷、寂静的青灰色,美轮美奂的画面如同一幅幅山水画。[42]因此从摄影上讲,这也是影片的成功之处,符合整部影片的主题。
【注释】
[1]剧情简介引自http://baike.baidu.com/view/37321.htm.
[2]沈露:《我看〈小城之春〉》,上海《大公报》,1948年10月14日。
[3]梓薤:《〈小城之春〉——一首清丽的诗》,上海《大公报》,1948年10月14日。
[4]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1011页。
[5]参见:http://www.xici.net/b6167447/d30483033.htm.
[6]杨剑影、邱金弥:《青灯有味似儿时——试论〈城南旧事〉的思想意蕴》,《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1期。
[7]李辉:《析〈城南旧事〉》,《语文学刊》,2006年第2期。
[8]参见三木木:《〈黄土地〉简评》,2006年4月17日。http://article.hongxiu.com/a/2006-4-17/1201433.shtml.
[9]参见三木木:《〈黄土地〉简评》,2006年4月17日。http://article.hongxiu.com/a/2006-4-17/1201433.shtml.
[10]参见三木木:《〈黄土地〉简评》,2006年4月17日。http://article.hongxiu.com/a/2006-4-17/1201433.shtml.
[11]参见三木木:《〈黄土地〉简评》,2006年4月17日。http://article.hongxiu.com/a/2006-4-17/1201433.shtml.
[12]参见《深情〈黄土地〉:“简约而不简单”的世纪之作》,见http://www.mov8.com/dyd/dvdnews_show.asp?id=32285.
[13]参见《深情〈黄土地〉:“简约而不简单”的世纪之作》,见http://www.mov8.com/dvd/dvdnews_show.asp?id=32285.
[14]参见2005年9月15日《新京报》网络版:http://www.southcn.com/enl/zhuanti2/filml00/celeb/200509201003.htm.
[15]参见2005年9月15日《新京报》网络版:http://www.southcn.com/ent/zhuanti2/film100/celeb/200509201003.htm.
[16]参见王志敏:《谢飞的创作道路(上)》,见http://www.filmsea.com.cn/zhuanjia/article/200112072306.htm.
[17]罗雪莹:《重建理想和民族精神的呼唤——访〈本命年〉导演谢飞》,《当代电影》,1990年第1期。
[18]溪中之岛:《此时此刻的〈本命年〉》,http://cctv.mtime.com/my/207822/blog/422370/
[19]参见《世界电影之窗》,2007年第11期,第89页。
[20]引自:http://www.sohoxiaobao.com/chinese/bbs/blog_view.php?id=122565.
[21]李行健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国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626页。
[22]张靓蓓:《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1~62页。
[23]张靓蓓:《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1页。
[24]张靓蓓:《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1页。
[25]杜淼:《从物质到非物质的转换——重观电影〈霸王别姬〉》,《电影文学》,2008年第2期。
[26]蔡宏俊:《精神幻象中的孤寂与悲凉——解读电影〈霸王别姬〉的文化诉求》,《电影评介》,2007年第24期。
[27]参见空水和烟:《〈霸王别姬〉——亦谈“执著”》,见http://www.yourblog.org/Data/20043/16324.html.
[28]剧情简介参见http://baike.baidu.com/view/267606.htm.
[29]陆镜:《傻子的呓语——评〈阳光灿烂的日子〉》,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895112.html.
[30]参见:《时代》周刊,转引自http://baike.baidu.com/view/267606.html.
[31]剧情简介主要参见《新浪娱乐》,http://ent.sina.com.cn/m/c/44400.html.
[32]参见陈晓黎:《新生代导演直面观众》,《文汇报》,2000年4月28日。
[33]参见陈晓黎:《新生代导演直面观众》,《文汇报》,2000年4月28日。
[34]参见陈晓黎:《新生代导演直面观众》,《文汇报》,2000年4月28日。
[35]参见陈晓黎:《新生代导演直面观众》,《文汇报》,2000年4月28日。
[36]参见洛申:《电影“记录”的本质最具魅力》,《文汇报》,2000年4月30日。
[37]转引自洛申:《电影“记录”的本质最具魅力》,《文汇报》,2000年4月30日。
[38]参见洛申:《电影“记录”的本质最具魅力》,《文汇报》,2000年4月30日。
[39]参见陈晓黎:《新生代导演直面观众》,《文汇报》,2000年4月28日。
[40]剧情简介引自:http://baike.baidu.com/view/27115.htm.
[41]参见:http://www.mtime.com/movie/12135/comment.html.
[42]以上内容分析主要参见:http://www.mtime.com/movie/12135/commen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