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 赏
《美丽人生》由意大利著名导演罗伯托·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的优秀影片。从影片带给人强烈的心理感受来看,观众不得不佩服这位导演的出众才能,这部电影是很特别的,因此不能简单地说它是部悲剧还是喜剧。
虽然是表现二战的电影,但是它让观众从一种别样的角度来审视二战所带来的残酷,与《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师》和《逃离苏比波》这些反映二战的电影大不相同,他将视角放在一个简单的三口之家,以一种游戏的方式,使得万千观众为之深深动容,并因此确立了他在影坛的特殊地位。
这一场父与子的生死游戏,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游戏让人一笑了之,而是让观众充满了快乐、辛酸、惊喜、震撼甚至欣慰等等复杂的心理感受,所以不仅仅是回味无穷,也勾起了人们心底对人生、对这个世界的反思。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电影作品有很多,可是《美丽人生》不像其他电影一样大肆渲染残暴血腥的场面,它没有借助鲜血和死亡这两大悲情武器来博取观众的感情,而是一种幽默诙谐的格调,通过各种意想不到的巧合、基度超强的智慧和敏锐的反应力,描述了这个伟大父亲保护儿子、保护亲人的过程。在这过程的背后,是对纳粹分子的憎恨、对世界和平的向往、对生活的激情和对生命的热爱,是在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和祈求,所以当观众看完整个片子,了解到的不仅仅是这一家三口奇特惊险的经历,更是对那特殊年代特殊环境背景下人们生活的一种感受和感悟。
影片在舒缓的音乐、优美的田园风光中拉开了序幕。基度与他的朋友开着一辆老式的跑车开始了“惊心动魄”的旅程。抛锚的车子终于停下来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忽然从天而降坠入了他的怀中,至此爱神点中了这个笨拙的犹太青年。《美丽人生》的前半部分就是在这样一种明朗的氛围中,展开了男女主人公基度和黛丽既浪漫又略带荒诞的爱情故事。直至儿子五岁为止,一家人都是在幸福的环境中快乐地生活。
黛丽去接母亲为乔舒亚过生日,回到家却看到让她痛心的景象,故事情节从这里开始急速转变,即影片的后半部分才直接密切地与时代、与纳粹迫害犹太人联系起来,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联系起来。平凡的一家三口的遭遇随即带上了强烈的政治色彩,与民族、与种族、与战争、与歧视等遥远又无法控制的事情联系起来。但是电影并没有因为这些而转向悲剧的结局,基度与儿子编织的游戏使得暗无天日的俘虏生活并不那么沉寂,反而在很多情节设置上增添了荒诞的色彩。最让人震惊的是,基度在被抓去枪毙的路上,看到藏在铁柜里的儿子,依然荒诞夸张地迈着大步逗儿子,自始至终、从生到死都在向儿子证明这只是一场严肃的游戏,惹来铁柜中乔舒亚充满童真的笑声。在父亲如此精心编织的以生命为代价的梦幻游戏面前,残酷的现实也变得苍白无力。妻子能够放弃本有的人身自由而选择与自己同生共死,而基度的内心满是对妻子和儿子的爱恋,他们就是自己的全部,即使放弃生命也要保护的人,人生能够被这样巨大的爱充满身心,他感到无比快乐。毫无疑问,基度的人生虽然短暂但是非常美丽!
《美丽人生》在题材选择和叙述角度上是特别的,当观众看前半部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一定会以为这是个滑稽搞笑的喜剧,基度喋喋不休的语言、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莽莽撞撞的肢体行动都在为影片的喜剧色彩增加亮色,而且它是成功的,因为它给观众带来了笑声。而对于在集中营里的日子,导演依然让基度将这幽默和乐观的精神带进如死尸般的生活中,相对于冷漠灰暗的集中营,基度的乐观、努力和智慧带给观众更加惊奇的感觉,这惊奇之中也饱含辛酸和痛楚,以致更能挑起人们对纳粹的痛恨和对基度一家的喜爱。可以说,这部电影成功地走出了反映战争痛苦的传统思路,而以一种完全相反的风格和基调,从平凡的角度,以小见大,更深刻地体现了动荡时代人们的痛苦。
对于镜头的处理,观众没有看到任何过于残忍的画面,但是能让观众感受到更加残忍的现实。寂静阴森的夜晚,基度自己吊在墙上逃避纳粹的灯光,在他被发现的时候,镜头中观众只看到那一圈灯光上下移动了一次,没有任何声音和语言,就这样暗示着基度的自由已经走到了尽头。此刻应该用一句“此时无声胜有声”来形容这种镜头处理方式,有时候任何语言在表达意义的特定时刻会显得多余,沉寂的状态下更能显出一种无形的压抑感,所以基度被抓的时候,观众看到这样的场面好像还在怀疑自己的眼睛,心情更是跌到谷底。在基度被枪毙的镜头处理上,观众只看到两面破败的墙壁,随后听到一阵急促清晰的枪声,就这样宣告了基度生命的结束。为防止限制观众的感受,导演避免观众直接看到主人公死去的镜头,虽然都知道那道墙的后面发生了什么,但是观众会仍然禁不住去想,他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心态面对着那支结束生命的枪,他对这个世界、对儿子和妻子是多么地留恋,对自己的生命又是如何地看轻……这些观众无法计算,甚至无法想象,只是一阵心痛的感觉袭来,对这充满人间大爱的生命表示无限惋惜。
其实,《美丽人生》赢就赢在这场特别的游戏上。游戏对于父亲,一方面是为了迎合亲近儿子;另一方面又是老爸的童心未泯。这是一个真实而又美丽的谎言,一个让人笑却又让人心痛的故事,更是父与子的生死游戏。影片的这种艺术情境手法,显示了意大利民族开朗乐观的一面,并且影片随时随地用逗乐搞笑效果,神奇地将一个看似不可能发生的童话般故事搬上银幕,娓娓道来。基度用游戏的方式让小儿子的童心不受任何伤害,天真好奇的儿子对父亲的话信以为真,他崇拜这个永远打不垮的乐天老爸,这个看似喜剧的父亲的心,是那么的神圣与高洁。悲情随着喜剧画面,渐入佳境。[28]
男主角基度在影片中散发出来的人性光辉,是最令观众感动不已的元素。无疑,《美丽人生》塑造了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他是个称职的父亲,是个负责的丈夫,更具有其他多方面的人性优点,都是电影大力宣扬的精彩部分。正是通过基度的这种人生态度,选择将纳粹的罪恶隐藏在一出荒诞的喜剧游戏当中,让人们在充满鲜血和死亡的集中营里找到一种美丽。[29]
纵观电影发展史,《美丽人生》确实独树一帜、独具匠心。贝尼尼用这样一个简单奇妙的故事,这样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表达了一种更深刻的思想。无论是电影的表达方式还是故事内容涵盖的多层意义,导演更真切地让观众学会了如何思考、如何表达、如何简单地看待这复杂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