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卦的方法

占卦的方法

占卦的方法有很多,随着对《易经》研究的深入,还会发现一些新的方法来起卦,这里,出于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体验和把玩,列举几种比较传统的方法,请有兴趣者不妨一试。

一、蓍草占法

这是最古老的占卦法,是用五十根蓍草来演算的。具体演算的方法孔子在《系辞上传》中已经做了记叙,只是操作起来比较麻烦,今人很少再用。用蓍草占的大致方法是:取五十根蓍草,拿出一根不用,然后再把四十九根蓍草任意分成两组,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推演,得出卦的六爻。

二、时间起卦法

一般使用农历时间,但按照万物借有定数的理论,现在的公历也可以,不过,因发明者在发明这种起卦方法时尚无公历之说,所以还是按农历时间为好。方法是:年数加月数加日数三者之和,用8来除,其余数便是上卦。下卦是在三数之和的基础上再加时数,然后用8来除,其余数便是下卦。上下卦得出后,再用年月日时四者之和用6来除,得出的余数便是要求的动爻数。

年的数字是子一,丑二,寅三,卯四,辰五,巳六,午七,未八,申九,酉十,戌十一,亥十二。

月的数字就是从一月(正月)一直到十二月分别是1~12。

日数就是初一到三十分别是1~30。

时数是时辰数,把一昼夜24小时用十二地支来代表,每个时辰两个小时。

八卦对应的数字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师卦

六四:师左次,

无咎。

比如说1990年8月24日上午10点半,就是农历庚午年申月辛酉日巳时,其数相应为7、9、4、6。7、9、24三数之和是40。用8除,得余数是0,恰好被8除尽,那么就以8数来算,那么上卦就是坤卦。下卦是7、9、24、6四数之和46,用8来除,得余数为6,那么就是坎卦。上坤下坎构成了师卦。再以7、9、24、6四数之和,用6来除,得出余数为4,那么动爻就是师卦六爻中的第四爻。这一爻的爻辞就是所求之卦义。

三、以数起卦法

夬卦

九四:臀无肤,

其行次且;

牵羊悔亡,

闻言不信。

如果一个人在午时来求你问某事,你让他随意说出一个数字,他说出了自己喜欢的手机号码的尾数:3718,那么可以以(3+7)÷8得出余数为2,那么上卦为兑卦,再用(1+8)÷8得出余数为1,那么下卦就是乾卦。上兑下乾构成了夬卦。那么再用上下两卦的数字之和加时数,即(2+1+7)÷6得出余数为4,那么夬卦的第四爻(九四)就是所求的变爻。

四、字数笔画起卦法

如果一个人午时来求卦,你可以选择用他的名字起卦的方法。如果他名字叫李贵福,那么把李做上卦,李的笔画是7,(《梅花易数》字占笔画数,遇折即为两画)不再用8除,直接入卦,得出艮卦;艮卦

九三:艮其限,

列其夤,

厉薰心。贵福的笔画之和是23,用8除,得出余数为7,下卦即艮卦。上艮下艮构成艮卦。两卦数之和加时数除6,即(7+7+7)÷6得出3为变爻数,那么艮卦的第三爻(九三)就是所求之卦爻。

五、金钱卦

这是最为常用的一种起卦方法。其摇法是取三枚有正反面的铜钱,捧在手里或盛在罐里摇上一通撒下来,如果是两反一正,就记作阳爻;如果是两正一反就记作阴爻;如果是三枚皆正就是阳爻动;如果是三枚皆反就是阴爻动。这样摇六次,从下往上排列开来,组成一卦。有动爻者,以动爻爻辞断卦;没有动爻的,以卦辞断卦。此种占法简单易学,便易掌握,故民间多用此法。

起卦的方法还有许多,不能一一列举。总之,只要把握了《易》之要理,可以随时随地随声随位来起卦。要注意的是:起卦容易解卦难,要对错综复杂的卦变融会贯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须慢慢体会玩味。要知道,不同的人对同一卦的解释不会相同,这正是《易》之魅力所在。

##《孝经》释义

《孝经》是儒学十三经中篇幅最短的一篇,相传是孔子所著。《孝经》文字不足两千,分为十八章。如果按宋代朱熹的分割法,来一个经传分离,那么属于经的部分就更少了。《孝经》虽然短,但影响却极其深广,它是儒家所有经典中最早称为“经”的,上至君王下至黎民,对《孝经》都能说出一二。在古代,甚至有人生前立下遗嘱,以此经殉葬,以示对其喜爱。可以说,在我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中,没有一部著作能雅俗共赏到这种程度。

《孝经》在秦焚书坑儒时也遭厄运,故失传一段时间。现存的《孝经》分古、今两种版本,古本二十二章是鲁恭王得之于孔子旧宅墙壁之中,故称孔壁本;今本是汉初河间人颜芝及其子颜贞献所藏十八章,比古本要短,人称颜芝本。唐宋以后,因为唐玄宗作序并御注今本,所以,今本由此而盛行。

本文所要释义的也是颜芝本。

对《孝经》十八章,本文分四部分加以分析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