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吉镇后井村
建阳水吉镇后井村是我的家乡。在古代,水吉镇是建州直接管辖的地区。东汉建安初年,以当时的年号为名字,建立了建安县,这是现今建瓯成立县的最初记载。
三国吴永安三年,建安县升级为郡,成为建安郡;晋惠帝时,建安郡被划入江州(现今的江西九江),管理的地区有建安、邵武、延平(今南平)等大约七个县;三国陈永定二年,又将其归入闽州(今福州);隋开皇九年时又降为了县,归属泉州;直到唐大业三年,建阳县恢复为郡;唐武德四年,建安郡改为建州,太守更改为刺史;宋绍兴三十二年时,建州改为建宁府,建安县、瓯宁县等都归属建宁府管辖。
到了民国,水吉被设为特别区,1940年成立了水吉县;1956年县被取消,这些乡镇都划入了建阳县;1994年,建阳撤县改市;2014年,撤销建阳市,设立南平市建阳区。
水吉镇地处建阳区东部的中心,与建阳区相距半小时车程,是闽北的重镇之一。水吉镇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蜿蜒回溯的涓涓细流、温和宜人的气候,让人们仿佛走进世外桃源,可以领略大自然的秀美风光,感受幽静清雅的意境。
建阳水吉镇因其悠久的历史,遗留下许多著名的古代遗迹,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建窑遗址,宋末元初创建、明代重修的大觉禅院,供奉孔子与关公的文武殿、南宋名儒朱熹的“西澜书院”、八角井、周敦颐后人所建“宋大儒周濂溪先生祠”等。这些流传下来的古迹使水吉成为一个拥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古镇。
水吉镇是建窑建盏的发源地,而让此地真正扬名于世的,是它拥有的千年古老技艺——龙窑柴烧建盏。老一辈人传说,这里曾经有百座相连的窑炉,窑火昼夜不息,上千位工匠艺人为烧制出精美绝伦的建盏而不懈努力着,他们创造出了千年窑炉兴旺的辉煌盛况。
建阳周边接连武夷山、建瓯等地,皆是出产名茶的地方。然而,水吉镇却另辟蹊径,不以茶闻名,而独独专心于烧制茶盏。以朴素的黑釉为面,以厚重的泥胎为体,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古朴典雅的器形,层层工艺使黑釉茶盏散发出独特的光芒,历经千年依然耀眼夺目。
宋代·建窑“成”铭黑釉碗底刻
宋代·建窑“義”铭黑釉碗底刻
“后井滴一窑”窑主廖成義从自己收藏的无数宋代经典老盏中发现,这些宋代老盏碎片的标本中,有三枚底部落款以魏碑字体分别刻有“廖”“成”“義”三个字,竟与“后井滴一窑”窑主名字一样。
宋代·建窑“佛”铭黑釉碗底刻
底径4cm
宋代·建窑“聖”铭黑釉碗底刻
无足
建盏,是水吉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是一张绽放着古老技艺魅力的历史名片,同时也是水吉镇一份宝贵的文化财富。时光回溯到宋朝,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文人墨客都喜爱闲暇之时以茶会友,吟诗赏盏,聚众斗茶,彰显了宋代对高雅文化艺术的极致追求。小镇上商贾云集,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黑釉瓷器,吸引着行人驻足挑选和购买。那是建盏展现耀眼风采的高光时刻,它是那时举国上下争相追逐的时尚宠儿,是文人雅士崇尚高雅情趣的象征。
千年以后的今天,水吉镇隐匿在平坦宽阔的沥青街道,在成片成片荷花绽放、莲叶错落相接的池塘和一望无际的碧水青山之间,独自承受历史沧桑岁月刻下的静寂。正是这方纯净肥沃的土地,孕育了黑釉瓷的奇迹——建盏。行走在山间,遍地破碎老旧的瓷器,那是千百年前宋人遗留下的历史痕迹,透过这些斑驳漫漶的古老瓷片,我们依稀可以窥见当年水吉镇窑火兴旺、烧制出一批又一批美不胜收的建盏的辉煌盛况。
然而,随着南宋的国势衰微,宋人精致高雅的生活因元朝的入侵而支离破碎,斗茶之风逐渐衰落,宋人无力再支付高昂的钱财,也没有悠闲的情趣打造精美的建盏。元代,因地域文化的不同,导致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不同,也使饮茶风俗发生了改变,从原来的碾碎茶饼、沸水冲泡的饮茶方式,变为直接饮用清茶和奶茶。朝代的更迭使水吉镇的炉火渐渐熄灭,建盏在颠沛流离的动荡岁月中也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因受到家乡建窑建盏的文化熏陶,建盏早已融入我的骨血,成为我一生的挚爱,我决心致力于恢复宋代建盏技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思考宋朝为何独宠家乡所出产的建盏,我想这与家乡水吉镇后井村的地理自然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宋代·建窑“進琖”铭黑釉碗底刻
底径4cm
首先,水吉镇后井村有着山清水秀、山峦叠嶂的自然地貌。其山丘多低矮、坡度较缓,而山坡的平缓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建造长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窑炉,为烧造建盏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其次,因其地处南浦溪中游,加上雨量充足,所以土壤肥沃,肥沃的土壤及温和的气候使水吉镇植被生长得茂密而旺盛。连绵起伏的山峦、漫山遍野的树木,水吉镇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水吉镇的木材蓄积量十分丰富,因此有大量的木材供龙窑柴烧使用,使烧制师傅无需担心木材稀缺的问题。
第三,水吉镇本地所产的红棕色黏土含有丰富的铁元素,是宋代唯一出产极高含铁量土壤的地方。即使是武夷山遇林亭窑,其泥土所含的铁元素量也略低于水吉镇建窑出产的。
宋代·建窑“後”铭黑釉碗底刻
宋代·建窑“井”铭黑釉碗底刻
众所周知,胎体含丰富的铁元素是建盏能在宋代独领风骚并耀眼千年的主要原因。采用含铁量高的泥土制成的胎体,所制成的茶盏更显厚重,不仅具有保温隔热的功能,在点茶或斗茶时,上薄下厚的胎体使得重心下压,注入沸水时茶盏也不容易翻倒。
而含铁量高的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优点,是能使茶盏在高温烧制时胎体釉面析晶生成五彩斑斓的迷人斑纹,这是含铁量低的黏土无法达到的神奇效果。所以水吉镇特有的高铁量黏土是能烧制出精美绝伦的建盏的重要因素,也是它能独领风骚数百年的魅力所在。
最后,在运输条件不够发达的古代,想要通过陆路运输物品需要承担极大的风险。尤其是运输建盏这类易碎的器皿,在层峦叠嶂、道路崎岖不平的山间,难免会发生碰撞与颠簸,造成器皿的损坏或破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运输成本。但是,水吉镇恰好背靠闽江支流建溪的主要支流南浦溪,这里曾是闽北比较大型的码头,离池中、后井二村建窑所在地极近。这一天然优势,使建盏运输可以采用水运为主、陆运为辅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损耗和运输成本。建盏因此能销往海内外,名闻天下。
水吉镇因为这独一无二的红棕色黏土、釉石、适宜的自然气候条件,才能孕育出神秘莫测却又灿烂多彩的建盏,在宋代盛极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