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釉色之美

2.釉色之美

如果我们从建盏釉色上探讨美学,就要从点、线、面、变四个方面来展开了解。

点,即建盏釉面熔烧后产生的各种圆点斑纹。如油滴和鹧鸪斑纹,油滴斑像午夜深邃幽蓝的天幕中闪烁的繁星点点,灿烂夺目,使人陶醉;鹧鸪斑形如鹧鸪鸟胸前的羽毛纹路,呈圆形或椭圆形,色纯白或银白,分布错落有致又排列整齐,散布于釉色表面,在光影变化下折射出迷人色彩,又如珍珠镶嵌其上一样熠熠生辉。

线,是指釉面呈现出的兔毫纹式。形如兔子身上的毫毛纤细均匀,根根毕现。经典的兔毫盏不容易烧制,需要精确把握温度,严格控制气氛,加上天然造作的力量才能烧出品质上佳的兔毫建盏。兔毫盏贵在毫纹的形态、色泽、清晰度以及均匀的分布,静静观摩兔毫纹,犹如山峰林立,又如海边此起彼伏的浪花,在光影下波浪翻涌。有时,毫纹会散发出淡淡的银光,如清冷的月光,透出淡淡忧伤。若在沿口镶上金边,则增添了高贵与典雅之美。

面,即建盏釉面。无任何花纹装饰,只将胎体釉色的纯黑展示出来,却自有一股深沉的韵味,此类建盏被称为“乌金釉”。与其他单色瓷器的清新淡雅不同,乌金釉整体给人深沉内敛的感觉。纯黑的釉色表面透着淡淡的微光,增加质感的同时也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神秘的华贵之气,使粗犷简约的建盏显示出古朴高雅的格调。黑釉盏虽釉色单一,但要想烧出精美醇厚的黑釉是十分不易的事,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加上工艺水平的逐步提高,如今已能烧造出较完美的黑釉建盏,让人们能透过朴实无华的黑釉表面感受到一种不张扬、不喧嚣的宁静之美。

变,建盏釉面斑纹的生成,是泥土在炙热的火烤下涅槃重生焕发的新光彩,是人与天工造物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工艺角度来分析,这种“变”是由于窑炉的温度和气氛随着盏所处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而胎体中丰富的铁元素在高温的熔烧下,又会使釉料结晶析出各种自然奇特的纹理,这是釉料本身的天然变化,是人工无法控制的,故称为“窑变”。

这种特殊的烧制技艺使釉面颜色呈现出的虽是单一的素色,但若细心品味,仍能在细微之处观察到颜色的层次变化。釉面色调由浅入深,带来丰富的中间色调,使整个建盏展现出简约中蕴含深沉质感、粗犷中又显精致之特色。其丰富多彩的釉面纹理,如油滴斑、兔毫斑、鹧鸪斑等,都是通过窑变自然生成的,有着自然天成、独一无二的特质,宛若雨后天边出现的彩虹,色彩缤纷,让人们充满期待,又惊叹自然界的造物之美。

建盏的美学价值不仅在于器物的造型美,也在于其多彩斑斓的釉面纹理之美,这既归功于传统工艺技艺的精湛,也是自然造物的产物。所以,欣赏建窑建盏,不仅要欣赏器形的外在美,更要品鉴其内在的气韵。

人们创作艺术品的灵感来源于大自然。宋人热衷于探索大自然的美,将其融入器具的创作之中,使艺术创作与自然万物合而为一,很好地契合了宋朝理学天人合一之思想。建窑一直以来以造型的简约和古朴而著称,极大地符合了现当代人们追求返璞归真的生活理念。因此,建盏的独特质感及绚烂的纹理表现出格调质朴、意境深远的艺术美,为现代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美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