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文化价值
盏因茶而诞生,茶因盏而生辉,建盏与茶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是相生相息的关系。建盏釉色表面经过窑变的析晶形成自然流淌的多样斑纹,将大自然的天工造物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在茶文化绵延起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建盏在一众茶器中脱颖而出,被推向极高的地位。
建盏的历史由来已久,早于晚唐五代时期开始创烧,在两宋时达到巅峰,却于元明中后期趋于衰落,此后断烧长达六百余年。建盏蜿蜒曲折的命运,如同一颗璀璨明星在艺术的天地中熠熠生辉,却又转瞬即逝,但它曾经在历史上展露的光辉仍旧穿越数百年时光带给我们惊喜,其古老的艺术魅力和历史的厚重沉淀,值得我们去回味和探索。
让我们回到建盏辉煌的时代,细细品味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尽人皆知,宋朝在历史上是极为风雅且推崇艺术的一个朝代,宋徽宗开设画院,醉心于水墨丹青与书法艺术,创作出别有风韵的瘦金字体。而当时的文人墨客也多爱创作诗词歌赋、茗香论茶,极尽风雅之能事。
史学大师陈寅恪曾如此评价宋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中华民族的文化在数千年跌宕起伏的历史发展中,宋朝可以说达到了巅峰。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字画瓷器,其造诣都达到了一个高峰,并将生活的雅致与审美的品味结合,使宋朝散发出富有独特艺术美的韵味。在这样一个充满浓厚文化艺术氛围的朝代,饮茶文化的诞生几乎是一种必然。
宋朝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热衷于饮茶,宋人多以茶待客、以茶相赠、以茶祭祀等,饮茶风俗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宋徽宗曾写过一本《大观茶论》,将自己对饮茶文化的思想见解尽述其中。其中有一篇为“点茶”,详细介绍了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开辟了新的饮茶风尚,成为当时饮茶的主流方式。点茶法与往日将茶煮熟后品茗不同,它先将茶饼碾碎成茶末放入茶碗中,然后用柴火烧水,待到水开始轻微沸腾之时,注入装有茶末的碗里,再用细竹制作而成的“茶筅”搅拌,使茶末与水相互交融,最终茶叶的碎末开始往上漂浮于水面,形成糊状时方可饮用。
上行下效,皇帝对点茶的偏爱使得百姓们也跟风追逐,一时之间,点茶成为文人骚客品茶的主流方式,由点茶而生的斗茶也成为宋朝饮茶风尚的一项重要活动,深受人们的喜爱。斗茶,是以猜测茶叶出产地、分辨采摘时间以及茶水的区别、茶叶的品质等为主要活动内容,并通过点茶技艺的高低对茶进行优劣评判,是一种风雅的玩乐方式,众多文人争相赋诗赞赏,留下不少评论点茶文化的名篇佳作,极大地提高了茶文化在世人心中的地位。
风靡整个宋朝的斗茶,不仅是一项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茶艺活动,也代表了文人雅士们的一种精神追求。斗茶技艺的不断探索也间接地带动了人们对茶叶与茶具品质的追求。当斗茶艺术达到登峰造极之时,必然需要具有相应艺术品味的茶盏与之相匹配,才能符合文人雅士在品茗茶汤时的艺术审美心境。
宋朝点茶以水面漂浮的茶末颜色鲜白、持续时间长久为佳。由建窑出产的建盏,因其通体墨黑如漆,在注入茶汤时能鲜明地衬托出茶汤之色白,使品茗者能比较直观地观察茶末漂浮与水痕的变化,从而带来一定的视觉享受,也更容易判断出茶品质的优劣,因此是最佳的点茶器具。
宋徽宗最喜爱兔毫建盏,认为茶盏釉色以青黑为佳,斑纹以纤毫毕现的玉毫为上品,而建盏胎体的厚实还能起到隔热的作用,同时保持茶水香气与温度的持久,使品茗者能更好地享受芬芳的茶香与上好的茶汤。因此,宋徽宗将这造型古朴雅致、釉面斑纹精美的建盏作为皇家供御茶盏,使建窑建盏一时荣盛至极,烧制出一大批极致精美的珍品佳作,成为历史上极富盛名的茶器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建盏匠人对烧制技艺的不断摸索和实验,使建盏烧制工艺在工艺美术史上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促进了陶瓷业的发展,使宋朝陶瓷业在中国陶瓷历史上达到了一个巅峰。
宋朝的文化赋予了建盏深厚的文化底蕴,建盏成为宋朝追求雅致生活和文化艺术造诣的一个缩影。宋代文化讲究大道至简,是一个重文轻武、盛行孔孟思想的时代。宋代理学集中体现了儒释道的思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独特理学思想,强调回归人的内心,重视自省,从天地万物中发现天与人和谐共处所蕴含的哲理,从而达到超脱自然外部环境,净化与升华内心精神世界之境界。
宋朝回归本心的思想为宋人生活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人们开始追逐雅致简约的生活方式,以优雅简单的线条和精美的色彩装点生活,使生活增添风雅和时尚。这表现在宋人对文化艺术的喜爱上,宋代人们热衷于在生活的闲暇时分,从事品茗赏玩、吟诗作画、抚琴焚香等高雅艺术活动,人们在这些活动中能享受到一定的雅趣,从而达到超然于物外的精神境界,带来身心灵的愉悦享受。
这样一个充满理学思想,推崇自然内敛、朴素平淡美学思想的时代,人们在陶瓷创作上自然也受到这种思想影响,追求古朴雅正、婉转优雅却又朴实无华的风格,不在装饰上采用纷繁复杂的雕琢,在釉色上也偏爱浅色调的典雅风格,回归自然,尽量打造浑然天成之艺术效果。
建盏在一众陶瓷中并没有打造出高端时尚的器皿,但也没有流俗于劣质碗器之中,而是开创出它所特有的古朴却雅致、粗犷却富含内在精神的风格。它虽造型浑厚古朴,却有绚烂的釉面斑纹。这种斑纹是自然熔烧而成,有如兔毛般纤细的毫纹,有如鹧鸪鸟胸前的羽毛般圆如珍珠、星光闪耀的斑纹,这些千变万化的艺术效果不是烧制师傅可以控制的,而是自然天成的斑点和流淌而下的纹路相互融合而变化出的,带有浓厚的东方神秘艺术风格和中国文化的特色。
建盏这一自然天成的釉色纹理正好符合宋代理学中崇尚自然朴素的思想,文人雅士在品茗时,在茶香四溢、香气升腾缭绕中,静静观赏手中建盏釉面所展现出来的天工造物之美,从中悟出自然与人心的哲理,将复杂琐碎的事物抛之身外,使心灵获得宁静。在这样的思想主导下,建盏制作越发精益求精,成为中国古代陶瓷界的翘楚。
宋徽宗《宫词》诗曰:“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赞誉兔毫建盏盛放上好的茶饼,那散发出来的香气如云雾缭绕,细细品味仿佛醉入梦乡。北宋名臣范仲淹与同僚斗茶写下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写道:“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斗余味兮轻醍醐,斗余香兮蒲兰芷。”描写的是将昂贵的茶饼碾碎成茶末,那绿色的粉末放入盏中,再注入沸水,茶水在盏中上下翻涌,煞是好看,那芬芳四溢的茶香犹如桂花兰花般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回味不绝。诗人黄庭坚的《西江月》中提道:“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描写金丝镶边的兔毫建盏里,放入碾碎后的龙凤团茶末,在沸水升腾的云雾香气中呈现出如蟹眼般奇观的茶汤,极为美艳!黄庭坚对鹧鸪斑建盏也赞誉有加,曾写道“建安瓮碗鹧鸪斑,谷帘水与月共色”,将鹧鸪建盏釉面的绚烂斑纹描述为山谷里的水帘与月色交相辉映。
建盏的独特为诗词歌赋的创作提供了诸多灵感,文人墨客在品茗鉴赏茶盏之时,常常兴之所至而赋诗一首,因此写就了许多赞誉建盏的诗词。后世的人们通过这些流传下的诗词能够感受到建盏的古老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