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井滴一窑
我的家乡建阳水吉镇后井村因盛产建盏而闻名天下,我也自小受这流传千年的文化艺术的熏陶与浸润,与建盏结下了不解之缘。漫山遍野的破旧残碗是我儿时最好的玩伴。“竹叶花”“芝麻花”是老一辈人对建盏的亲昵称呼,后来随着时代的洗礼,这些老盏渐渐褪去了乡土气息,开始有了兔毫盏、油滴盏等雅致的名称。自此,我也踏上了收藏建盏的历程。我从1985年开始收藏,在这漫长的收藏、甄别老盏的时光里,我对建盏可以说如数家珍,所收藏的宋代老盏琳琅满目,各种品种、釉纹、大小的老盏几乎都有涉猎。
我对家乡的建盏如痴如醉,几乎到了世人眼中“傻子”的程度。2012年,上海建造了一座虹桥古玩城,称为“亚洲最大古玩城”。当时的我也在其中设立了建盏老盏与现代精品展厅,将千年建盏的工艺与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人得以走进建盏,了解建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何以解忧,唯有建盏!建盏是我的精神慰藉,我的人生之路是由一件一件带着历史沧桑的老盏铺就的。收藏建盏这么多年,它为我编织了一个梦,一个复兴传统建盏烧制工艺的梦,一个为沉寂八百多年的老盏拂去尘埃与沧桑、让它重回宋朝巅峰的梦。
这个建盏之梦不断激励着我,使我越来越迫切地想要为延续建盏这一华夏灿烂文明做一些努力。于是,我在后井村建造了家乡目前唯一的一座仿宋龙窑柴烧窑口——后井第一窑,并注册了商标“后井滴一窑”。而离我的窑口20米左右就是北宋时期建造的龙窑。
我的龙窑窑身长达35.6米,建造的样式和材料与邻近的宋代龙窑一模一样,甚至连窑口整体方位、斜坡的坡度等都相同。就连建造龙窑窑墙所使用的泥砖,我都不选用从外面买来的砖块,而是由手工精心制作而成,并且是未经过燃烧的泥砖。这种泥砖能够更好地经受住高温燃烧,而不易断裂。
我烧制的建盏也力求还原宋代古法烧制技艺。我从多年收藏的宋代老盏中了解其器型的设计原理、品种的不同、胎质的质感以及釉料的调配、釉纹的变化等,进而烧制仿宋建盏。我们在烧制过程中所使用的瓷土和釉矿,是我走遍后井村各个地方,探寻古人曾经使用的泥土和釉矿之地,再采用这些原址所产的原料来烧制的。在烧制过程中所产生的水、空气等环境气氛也都模仿宋代龙窑柴烧。
“后井滴一窑”柴烧建盏的木材选用最适合龙窑的松木,但是松木柴烧是一项技术活。我的窑一次可装入5000多只建盏,所以光装窑就需要花几天时间完成,然后要进行温火、挤火、上火、熄火等多道烧制工序,所以进行一次完整的烧窑需要大概15天。
即使花费半个多月的时间烧制,最终能令我满意的建盏一般也不过50多只,可见龙窑柴烧的成功率是极低的。但是,我从不气馁,仍旧潜心钻研古法烧制技艺,花费数年时间去琢磨宋人如何烧制老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失传数百年的建盏烧制技艺能再次惊艳亮相于世人面前,让越来越多的人目睹蒙尘数百年的古老建盏所绽放出的流光溢彩。
这些年,“后井滴一窑”始终坚持纯正的古法烧制技艺,采用红土、原矿釉、原松木柴、手工拉坯胎体、相同温度还原等烧制材料和工序,由此烧制而成的建盏,无论是器形,还是釉面斑纹都与宋代老盏极其相似。那朴实典雅的独特气韵,几乎与老盏毫无二致,因此深受大家的喜爱,很多人不远万里奔赴此地,只为一睹我所烧制的精美仿宋建盏。
我用“后井滴一窑”柴烧出的仿宋建盏既古雅精美,又朴质遒健,透着宋代所特有的幽雅朴素的艺术风格。比如我的作品《滴毫双辉》,油滴与兔毫交相辉映,纤细的毫纹如丝般均匀有序地分布于釉面之中,糅杂着细密的点点圆斑,在光影的变化下,如星光闪烁。从土黄渐变为蓝色的釉面色调宛如天地相连,璀璨的星空与广阔的大地相互交融,展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
我所创作的作品也屡次获得大奖,受到业界人士的好评和青睐。有在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的《宇宙星河》、在第十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精品博览会上荣获2018“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作品金奖的作品《郎曜飞毫》等。
千百年前,建窑建盏以其独特的东方艺术魅力在宋朝独领风骚,是当时高雅艺术的象征,并成为皇室贵族们专用的茶盏,受到国人的一致赞赏和推崇。不仅如此,福建的泉州港和福州港是当时国内商品销往海外的重要港口,也是海上丝绸之路能够畅通无阻的津要之地,大量的建盏产品由此被运往东亚、东南亚等地。
南宋时期,为了大力发展海外经济贸易、避免国内钱币流失海外,当时政府曾颁布指令不得使用金银铜钱等进行进出口商品交易,而改用瓷器绢帛作为交换,因此,当时被举国上下奉为瑰宝的建盏受到海外人士的高度追捧而被大量销往海外。建盏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其风靡海外,成为海上“一带一路”的高贵使者。
日本是最先发现建盏迷人之处的国家。随着我国茶文化引入日本,茶道成为日本的一项精神追求活动,建盏文化因此在日本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并被日本奉为国宝。日本对建盏的青睐,及其赋予建盏的地位,使精美建盏在世界上声名鹊起,在世界舞台上绽放绚烂光彩。
宋代·建窑黑釉卧足蓝兔毫油灯盏
口径9.5cm 高4cm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建盏经历过高山低谷,从籍籍无名走向举世闻名,又再次跌落尘埃。如今,古老技艺再度闪耀于世,这是建盏的一次涅槃重生,也是对建盏技艺传承人的一种激励,重新燃起我们对传承和弘扬先辈们留下的建盏艺术文化,让中国建盏走出国门、闪耀世界的激情和斗志。
“后井滴一窑”将坚守古法技艺,传承建窑工艺,升华建盏文化。以建盏为媒介,展现中华民族的悠悠文脉,弘扬百年建盏技艺,搭起与现代国际文化相互沟通的桥梁。
建窑建盏以其灿烂夺目的身姿,再次作为高贵的使者重新出现在了“一带一路”上。我带着“后井滴一窑”精心烧造的作品,先后去往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及日本等地参加各大博览会、高峰论坛等,进行建盏文化艺术交流。向各界人士详细讲解自己多年研究宋代龙窑柴烧建盏的心得与见解,展示自己精心制作的乌金、兔毫、油滴等多款柴烧建盏。
以中国古法烧制技艺制作的精美建盏,透过绚烂多姿的釉面斑纹,经过人与器物的无声交流,让人们在平和恬淡中感受到建盏的千年历史文脉。这经过岁月沉淀的建盏之美、匠心之魂是不分国度和民族的,通过文化艺术的深度交流,建盏还将促进世界各族人民间的友谊,让世界更加和谐地发展。
中国曾用丝绸、瓷器、茶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影响了世界。如今,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国际地位大大提升,“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使中国历久弥新的工艺文化艺术再次闻名天下。以盏为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散发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