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烧制的火候掌控

3.建盏烧制的火候掌控

选瓷土

揉泥

拉坯

我在家乡后井村大路后门宋代龙窑遗址附近盖起了一座仿宋龙窑,名为“后井第一窑”,之后又注册了“廖成义”“后井建盏”“后井滴一窑”“水吉建盏”“后井宝盏”五个品牌。为烧制仿宋建盏,从器型设计、胎釉的调配,到柴窑烧成,我都坚守传统,真正做到纯古法烧制。柴烧建盏的工艺,在我看来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环环相扣,循环往复,以致无穷的结果。金,不言而喻指的是烧制建盏所使用的、水吉当地所产、含铁量很高的红棕色黏土(含铁量达7%—10%);水,即釉水,不同的植物烧出来的草木灰调配的釉水效果都各不相同;土,是依山而筑的“龙窑”;木,自然是指柴烧所用的木材,一般要静置三到六个月,不宜潮湿。用柴选松木为佳,烧窑时,先把所选木材靠在窑壁之上,以窑温使其干燥。

火是柴烧永恒的“主角”。为了利用窑性、火舌、落灰的方向,创造出理想的效果,必须精心设计、布局谋划如何装窑。装窑完成之时,火就是那位给人惊喜的压轴表演者。封窑点火后,不间断的燃烧让窑温开始攀升。10小时后,窑温才能达到1300℃,之后再往投柴孔里添柴。火十足地吝啬于让人知道它的秘密,必须十分有经验的师傅亲临现场观看,守着它、伴着它、看着它,这样密切的观察才能窥出一丝丝的门道。而所谓的十分有经验,方法无他,只有长年累月的积淀,才能真正做到注意分寸、把握火候。两天两夜之后,封窑开始。此时,窑内的氧气量急剧下降,还原了窑烧的氛围,只有这种氛围才能让窑内的建盏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封窑后我们还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窑温慢慢冷却,退为常温,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一周。时间不断流逝,而我们还要继续地等待。封窑停火后的第三天才是出窑的时间。经历过火的淬炼,柴烧的魅力得以加持,每一件作品都独一无二。柴烧建盏的斑纹远胜过现代电烧、汽烧出的建盏,平滑而细腻,色调饱满,令人惊艳。也只有通过柴烧,建盏才能呈现出这种难以捉摸的韵味,让人为之深深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