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国宝收藏与拍卖

三、海内外国宝收藏与拍卖

宋代初期的经济繁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泉州港和福州港成为福建当时最重要的两个对外贸易港口。宋代风靡全国的斗茶活动造就了建窑建盏的兴盛局面,建盏因此声名远播,大量建盏通过贸易港口销往海外,被日本、英国等海外人士争相购买珍藏。如今,这些流传下来的建盏大部分被各国博物馆收藏。

日本是对建盏最为钟情的一个国家。宋朝时,日本的许多僧侣会漂洋过海来中国学习、修行。位于浙江临安县的天目山寺院众多,是日本僧侣修行的首选之地。在寺院的茶礼仪及茶器文化的熏陶下,僧侣们对茶道及茶器的认识更加深刻,回国时总会携带些茶器回去,因其是从天目山的寺院带出,故此类茶器被称为“天目碗”。

因此机缘,建盏开始陆陆续续流入日本,也伴随着日本的朝代更迭一路走到今天。目前,流传于世的珍贵“曜变天目碗”只有三件,都在日本,被日本政府视为国家宝物而小心珍藏。此三件宝物现在分别藏于东京的静嘉堂文库、京都的大德寺龙光院和大阪的藤田美术馆。

三件国宝中,最为出彩的当属静嘉堂文库美术馆珍藏的稻叶天目盏,该盏最早在美浓稻叶家手中,后流入德川将军家,昭和九年(1934年)被静嘉堂购入收藏。稻叶天目盏为束口型茶盏,盏底较深,底部圈足既浅且小,整体器形呈碗状,三五簇圆形斑点散落在盏壁各处,四周带有蓝绿光晕,使整体茶盏带有一种朦胧美,静静地散发着幽蓝光芒,给人宁静深邃之感。日本人从茶碗的釉面花纹中仿佛窥见了浩瀚无垠的宇宙面貌,宇宙的变化莫测、静穆宏伟尽收碗底,故他们称之为“碗中宇宙”。可见,稻叶天目盏所展现出的工艺技艺与艺术价值之高。

第二件国宝是收藏于藤田美术馆的御茶碗,也极富魅力,同样为束口型盏,盏沿镶上银边,盏壁倾斜成弧形,盏口宽敞如碗状,圈足较小,但修理平整。整体器形线条自然流畅,盏内壁上遍布小圆斑纹,透着蓝绿光芒,犹如夜色下湛蓝的深海,波澜壮阔,天边一轮明月洒下清亮光辉,令整个茶盏水光潋滟,耀眼夺目。该御茶碗最早为德川家族保存,后被藤田平太郎购买,现在的藤田美术馆原址正是藤田家族的私人宅邸,故该盏一直被藤田家族收藏至今。

第三件国宝曜变盏收藏于大德寺龙光院,其为束口型盏,整体器形与静嘉堂曜变、藤田美术馆的御茶碗相似,都是盏口大,圈足小,腹壁较深。盏壁内部斑纹形如油滴状,不规律地散落在内壁上,斑点如星辰大海闪耀着蓝紫色光芒,诡谲瑰丽却静若繁花,自有一股含蓄之美。1325年,大德寺建成,成为日本京都洛北最大的寺院,以茶道文化扬名。曾毁于战火之中,后来在80岁高龄的一休大师手中得以重建,此曜变盏就藏于寺中,很少对外展示,是三件国宝中最难以见到的。

除了日本的收藏之外,韩国的国立中央博物馆和国立光州博物馆也收藏了一些中国的建盏,所藏的盏有敞口型、束口型的兔毫盏,其中也多有不完整、残缺的藏品。美国的馆藏建盏比不上日本国宝级的耀眼,但从器形和釉色来看,也是相当丰富多彩的,而且数量极多,几乎每个州立博物馆都有收藏。英国博物馆也收藏有宋代的建盏,并曾在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极高的价格成交,创造了建盏拍卖的历史新高。此外,还有加拿大、法国、德国、荷兰、瑞典等国都有收藏。

近年来,海外藏家对宋代瓷器的关注度日益升高,在国际拍卖会上宋代建盏的拍卖价也是一路飙升。2011年5月11日,在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南宋时期的建窑建盏成交金额为1200万人民币,该盏为黑色底釉银兔毫束口盏;2016年9月15日,纽约的佳士得拍卖会上,南宋时建窑生产的一款精致的油滴束口茶盏,以7800万人民币高价成交;2017年3月15日,纽约苏富比以750万人民币成功拍卖了一款建窑油滴茶盏。

建盏在国际上受到推崇,究其原因是早些年,在政府的认可下,水吉建窑挖掘出土了大量宋代建盏文物,成为考证古代工艺的重要依据,由官方肯定了其历史地位与艺术价值。同时,民间也发现了不少完好的器形,引起了一些收藏家的关注,建盏收藏的热度逐步升温。但是早期国内对建盏的认识不够,没有引起很高的重视,反而在日本引起更多的关注度,将建盏奉为国宝,建盏在国际上的地位因此得到了提高。

近年来国内饮茶习俗盛行,人们因饮茶而逐渐开始了解茶文化,对因茶而生的建盏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审美偏好开始转向古朴雅致的风格,越来越多的内地收藏家开始欣赏并购买珍藏建盏。一些工艺师也开始热衷于对宋代烧制工艺的研究和创新,耗费大量的心血和精力,烧造出堪比宋盏的现代精美仿古建盏。

宋代·建窑黑釉金兔毫束口盏

口径12cm 高6.9cm 底足3.9cm

一眼千年,建盏仍是那样的拙朴厚重。它像一枚书签,静静守在历史之中,与那些千古风流人物做了个伴,伴徽宗书写瘦金,与苏子细究禅机,和君谟品味新茶,同放翁共听春雨……它一定也很享受他们的惊才绝艳,也明白他们的孤独寂寞,他们在岁月流光中不亢不卑,历经坎坷,也从未迷失自我。而建盏,轻描淡写,便有隐者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