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元代
魏晋时期,瓷器的烧造技术得到一大飞跃,器具的造型有了丰富多样的类型,人们多是围绕建筑和动物形态取材创作,如马、骆驼、塔等。这一时期的瓷器,不仅在器具形态上变化多样,釉色也鲜艳透亮,还传承了汉代陶器与铜器的风格。随着越窑烧制青瓷技术的逐渐提高,窑场也逐渐增多,陶瓷器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大量精美的陶瓷器烧制成功,特别出彩的是越窑制作生产的青瓷,是后来天青色瓷器的雏形。
魏晋后期,国家陷入战乱之中,导致陶瓷制造业受到影响,进入低迷时期。南北朝时期,国家政治呈现出复杂局面,虽然南朝还留有一小部分窑场,北朝还有一定规模的青瓷瓷厂,但是陶瓷制作在数量和品质上都有所下降,陶器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隋唐时期,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开始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瓷器也同样进入发展阶段,各个地方开始设立多个窑口,生产出大批后世所无法媲美的精美绝伦的瓷器。唐朝时期,唐三彩的出现为瓷器在历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后人打开了瓷器艺术世界的大门。唐三彩属于低温铅釉陶器,以黄色、绿色、褐色三种釉色为主而得名,一般制作成器皿、动物、人物形态的殉葬品,是我国古代陶器中的珍品。
与此同时,南北方在瓷器烧制方面也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后世将两种风格称为“南青北白”。即南方以越窑出产的青瓷为代表,北方以邢窑出产的白瓷为代表,在风格和釉色上有鲜明的不同,却又珠璧交辉。
五代时期,越窑烧制青瓷的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工艺水平上有所提高,有着独特韵味的秘色瓷在此时同样达到了兴盛阶段。瓷器在晚唐五代时期便达到了一个巅峰。
宋代是瓷器在中国历史创造辉煌的巅峰时代,全国各地窑场都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瓷窑在宋代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出现了名闻天下的窑场。其中最出名的瓷窑有五个,分别是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在历史上极其耀眼。此时期,窑工们在工艺上有了一定的突破,将传统单色釉发展为根据炉温烧制产生出千变万化的釉色,纹理装饰技法也有所提高,让瓷器的器型构造更加精致细腻,类型更加丰富。
现代人们称颂的宋代青花瓷,正是这一时期烧制出来的,窑工采用勃青料在胎坯上绘上优美的纹理,再刷上一层薄薄的釉料,简单的几笔勾勒却展现出精美绝伦之样式。
宋代盛极一时的饮茶文化,使宋人们不仅在品茗中追求茶叶的精致,也对所相配的茶具提高了要求,因此,当时建窑出产的建盏在一众文人雅士之间受到了相当高的推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瓷器的繁荣发展,窑工们展现出精湛的工艺技术,烧制大量精美绝伦的瓷器,为陶瓷产业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形成百花齐放的辉煌局面。
元代,因战乱导致的社会经济结构不稳定,以及生活习惯和地域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瓷器的发展,但瓷器在这一时期仍然有所创新,出现了青花瓷和釉里红技法。同时,前代有名的瓷窑,如磁州窑、钧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仍旧继续烧制瓷器,有些窑场因销量巨大,所烧制的器皿普遍增多,规格也有所扩展。景德镇窑也在这一时期名声渐响,烧制出了大量丰富多样的新产品,使声名响彻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