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鹧鸪斑
2025年09月26日
四、鹧鸪斑
北宋初年,陶谷在《清异录》中云:“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鹧鸪斑是一种人工二次加工的装饰,在不同黑釉底色表面上,运用铅白另外装饰成如皎洁明珠般的圆点状斑纹,因其形如鹧鸪鸟胸部上闪闪发亮的白色羽毛而得名。在一定光线下,盏内疏密有致的釉质结晶体会散发出晕眩般的白色光芒,与乳白的茶汤珠璧交辉,似翩翩展翅的鹧鸪鸟,流光溢彩。因此被视为斗茶品茗者眼中的珍品。
文人学士也曾赋诗赞誉鹧鸪斑的奇特魅力。黄庭坚的《和答梅子明王扬休点密云龙》诗云:“建安瓷碗鹧鸪斑,谷帘水与月共色”。还有僧惠洪《无学点茶乞诗》的“点茶三昧须饶汝,鹧鸪班中吸春露”。陈蹇叔也在诗文中赞道:“鹧斑碗面云萦字,免褐瓯心雪作泓。不待清风生两腋,清风先向舌端生。”由此可见,古代文人墨客对鹧鸪斑盏的喜爱。
然而,如何鉴定建盏釉面纹理是否为鹧鸪斑呢?这在陶瓷界一直广受争议,目前仍没有准确的定义。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油滴”就是“鹧鸪斑”;也有的学者认为,“鹧鸪斑”是一个大的范畴,油滴盏、曜变盏都属于鹧鸪斑盏,将油滴盏列入“类鹧鸪斑油滴”,曜变则命名为“类鹧鸪斑曜变”;还有学者从烧制技艺角度将其分为两类:以两次施釉一次烧制而形成的称为“鹧鸪斑”,一次性施釉烧制而成的则称为“油滴”。
1992年,在我家乡建阳水吉镇池中村原瓷厂内发现了一批建窑瓷器及标本,内有一批鹧鸪斑建盏标本,其白色斑点在恰当的温度烧制下,熔融成洁白如珠的鹧鸪鸟羽毛,并有规律地附着于黑釉表面,与昔日称为“珍珠斑”的釉面纹理相似,所以被统一归类为鹧鸪斑盏。与“油滴”相比,鹧鸪斑的釉面更加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