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窑遗址
建窑是宋代有名的窑场之一,遗址位于今建阳市水吉镇后井村、池中村一带。水吉镇在古代属于建安县,也就是现在的建瓯,唐朝以后曾经把建瓯改为“建州”“建宁”,在当时一般会以生产瓷器的窑场所处的州或县来命名,建窑因当时窑址在建州,故称为建窑。
建窑窑址分布在芦花坪、牛皮仑(包括庵尾山)、大路后门、营长乾(又名社长梗,包括园头坑)、水尾岚等处,总窑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遗物分布面积约36万平方米,随处可见堆积如山的破旧残碗和匣钵。
芦花坪窑址位于后井村西部、池中村东部,“坪”字表示平坦宽阔之意,所以芦花坪也是一座以东西方向为主的略微平坦的山丘地带。大约创建于晚唐五代时期,当年这里满山都是烧制瓷器的窑口,是所有窑址中最大的一处,如今因年代久远,加上早年随意挖掘导致很多窑室崩塌,留下漫山遍野的残破瓷片。这里也是最先开始挖掘研究的窑场。
小时候曾听老一辈人说起关于芦花坪名称由来的传说。有一位农民,中午去田里耕地时,挖到一个像被牛踩空了的龙窑,里面闪烁着星光闪闪的老盏,农民兴奋不已,想拿回家,却又一时无法全带走。怕被别人发现,于是将其盖住,并在上面插了一根芦花作为标志,决定傍晚时再偷偷来取,结果等到再来时,发现漫山遍野都开满了芦花,于是这片土地被称为芦花坪。
该窑在早期时烧制以青釉和青黄釉为主的瓷器。宋朝时,才开始大量烧制黑釉瓷器,北宋中晚期至南宋时达到鼎盛状态。
根据挖掘出土的古物可知,芦花坪生产的黑釉瓷器外观形如碗状,同时,也生产少量的高足杯、钵、灯盏等,还有极多窑具,如匣钵、垫饼等。据专家勘探考察后,认为该窑所烧制的黑釉茶盏是福建建阳众多窑炉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其作品特色在于釉料调配均匀且浓厚,釉色鲜亮纯正,使得建盏整体散发着温润晶莹的光泽,高贵而典雅,在一众器具中极为出彩,堪称珍品。
牛皮仑窑址,“皮仑”按当地方言意为“打滚”,“牛皮仑”表示“牛打滚的地方”。该窑的遗址与芦花坪窑址相对,分布在池中村东部、后井村西南部之地,与庵尾山窑址连在一起,是建窑窑址中年代最久的窑场。
在牛皮仑窑址处,曾挖掘出一条长达64米的龙窑,后又相继挖出位于庵尾山一带的龙窑三四座,有的龙窑是由红砖与土坯砖构筑而成,有的则是用竹木框、土坯砖和泥土搭建成的。
据考古资料表明,在唐代中后期就已开始烧制瓷器,是最早开始烧制黑瓷碗盏的窑场,同样也是以生产黑釉瓷器为主,以青釉瓷器为辅。据当地已挖掘出土的古物来看,器形也是如碗状造型居多,但也兼有碗、碟、壶、罐等不同类型的青瓷,还发现了相当多的匣钵、匣钵盖、垫饼、照子、托座(支座)等窑具,但是圈足底部带有文字符号的瓷器较少。该窑烧制黑釉瓷器时,基本采用匣钵装烧,一器一匣,表明当时烧造瓷器是比较讲究的。
大路后门窑址,位于后井村东南部,在建窑最鼎盛时期,北宋中后期到南宋早期烧窑的。在清代后期至民国时,仍然有居民居住于此,山下还存留些曾经居住过的几栋残破不堪的房屋,该村名就叫大路后门村。199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福建省博物馆联合考古,发现山坡上有两座窑炉相互重叠在一起,大约创建于南宋时期,依靠山的坡度,以东南走向而建造。两座窑炉长度分别为123.6米和135.6米,远观如同一条斜卧的龙,是中国目前挖掘到的最长的古代建窑,同样是世界之最。
这处窑址曾经是北宋时期专门生产进贡朝廷使用的建盏的窑址。根据考古挖掘出土的轴顶碗、荡箍、拔手等窑具可以看出,当时的建盏已采用陶车来生产制作,将泥料放入陶车上,转动车轮,然后用双手将陶车上的泥料拉坯塑造成胎体。这样拉坯成型的胎体比较均匀整齐。但是从采集到的古物中发现,大多数成品属于生烧和半生烧釉色,说明当时烧制师傅在熔烧建盏时,控制火候和还原气氛等方面的技术有所欠缺。这有一部分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当时所构筑的建窑窑身太长,火焰无法均匀快速地燃烧到整个窑身,所以才会烧出极多的釉色残缺成品。
大路后门窑址与芦花坪、牛皮仑出产的器具相似,都是主要烧制建盏,也兼生产青釉瓷器。该处窑址生产的青瓷多数以碗、盘两种类型为主,胎体坚硬,釉色莹润如玉,色泽鲜艳明亮,釉层表面所绘的图案严谨精美。
如今,大路后门窑址那条最长的龙窑已经成为建阳建窑遗址中具有代表性的窑场。为了更好地保护遗址,当地政府在该窑外围沿着窑炉蜿蜒曲折的构造建造了数米高的围墙,并使用青砖修建多个梁柱,顶棚使用黑瓦堆叠而成,还在外围建造护栏和阶梯,方便参观者观摩该窑全貌。
营长乾窑址,坐落于后井村南部,与大路后门窑址遥遥相对,并与牛皮仑窑址相邻。据专家考证为南宋到元初时期的窑场,属于建窑的所有窑场中年代较晚的一个。营长乾窑址分东西两面,西面主要烧制黑釉瓷器,东面烧制青白釉瓷器。据出土的黑釉盏和青釉瓷器在时间上的考证发现,青釉瓷器晚于黑釉盏烧制的时间,说明建窑在南宋末期已从兴盛走向衰落,营长乾窑址从早期生产的黑釉盏到后期因市场萧条而转为烧制青白釉瓷器。
1990年,考古队进入村里当年建造的瓷厂内进行建盏挖掘工作,当时从当地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大量的古时烧制时遗留下的瓷器标本,从所采集到的古物中初步判断此处有可能是宋代建盏外运的仓储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