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华文化,辉煌灿烂,是我们民族的血脉和精神的家园。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我们有独一无二的中华文化滋养;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更加需要我们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我们肩负重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加强。尤其是近年来党的十八大之后,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和教育部相继出台了相关文件。2014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可见其重要意义和紧迫性。
随着对外开放日益扩大,西方社会文化思潮大量涌入,我国社会变革转型,互联网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更加频繁。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自主,价值追求多样,个性特点鲜明,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编写设计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的“多元育人整合课”教案,就是以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为主要内容,重点开展对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教案设计整体上遵循针对性和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具体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既从不同学段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又考虑到了不同学段年级学习内容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一节课的时间和容量有限,我们只可能是选择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某一个点进行研究学习,引导学生去了解、去发现,进而去热爱。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传承优秀文化基因重任在肩,虽有困难,但我们毕竟知难而进,迈开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