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自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度,美丽而宽广;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伟大的民族,勤劳而坚强。
这就是我们的祖国—中国
视频:《厉害了,我的国》节选
现在的中国跻身于世界前列,离不开我们的先辈们留传给我们的许多宝贵的财富,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也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下面我们来欣赏同学们课前收集整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预设:欣赏中国传统文化集,学生分类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欣赏古代人文景观、现代科技军事图片等。
人文景观
长城
被誉为世界奇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可见它的雄伟壮观。它本来是古人为了抵御外族入侵而修建的军事防御工程,当时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以说是古代劳动人民心血的结晶。
毛泽东曾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
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故宫东西宽750余米,南北长960余米,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故宫的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外围由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环绕;里面的防线则是周长3千米的城墙,墙高近10米,底宽8.62米。城墙上开有4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4座角楼,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
科技军事
(1)国庆的阅兵是为了展现我们的军事力量,中国现在是名副其实的军事大国。
(2)这两年最热门的军事话题就是航空母舰,如辽宁号。现在全世界只有十二个国家拥有航母,有些国家的航母还是买来的,只是一个空壳。而我们的辽宁号虽然也是引进他国的,但是经过我们科研人员这么多年的不断研究探索,它得到了不断的完善提升,正成为当之无愧的海上霸王。而且我们已经掌握了航母的生产技术,并且自主研制了两艘航空母舰,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就可以看到它们驰骋在广袤无垠的海域上。
(3)载人航天事业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大贡献。
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处不在,它不仅仅是那些人文景观、军事建设,还蕴含着丰厚的爱国精神。作为一名新时代少年,我们更应该做它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二、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引出爱国精神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漫长发展进程中积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纽带。现在我国军事的强大,也源于五千年文化的积淀。那么,你对古代军事了解多少?
1.中国古代近战兵器主要有刀、剑、枪、矛、戈、戟、槊等,远程兵器有弓、弩、火炮、火铳等,另外春秋战国时还流行战车。
2.《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对其进行了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过渡:中国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之所以能被传承和弘扬,离不开千千万万发明者的发明与创造、继承与改进,更离不开那些曾经为了保护和保存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而付出生命的爱国之士。
学生介绍自己收集整理的关于爱国志士发扬或保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事例。
设计意图:通过对古代建筑、古代军事的了解,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古代兵法是中国古代各历史时期人们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对中国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中国乃至世界军事思想宝库中的珍贵遗产,让学生对中国的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产生热爱。
三、互动环节、知识问答—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1.是的,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现在考考大家,看看你们还了解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现在,老师来提几个问题。
①风筝之都是哪里?(山东潍坊)
②瓷器:中国瓷器的主要产地在哪里?(江西的景德镇,福建的德化)
③文房四宝是指什么?(笔墨纸砚)
④四大发明是什么?(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⑤传统节日有哪些?(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
这些都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国的骄傲。
那么你们对这些节日又有哪些深刻的认识呢?学生收集整理汇报。课前收集整理关于清明节的内容并汇报。
例如,清明节是一个富有民族色彩的节日,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追思祖宗、启发后人的一种美德行为,也可以表现为对去世故旧、革命先烈的怀念之情。它可以为今人与前人之间和谐的代际关系搭建桥梁。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收集整理、问答,通过对中国重大节日的了解,产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佩之情,这种搜集展示的环节本身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四、惨遭厄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中国漫长的五千年灿烂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弘扬和传承,但中国有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却遭到了破坏。
古代文化的厄运,如秦始皇“焚书坑儒”。
所谓的“焚书坑儒”,起因是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在咸阳宫酒宴上关于分封问题的一次激烈争论。博士仆射周青臣借祝酒对秦始皇和郡县制大加赞颂,遭到博士齐人淳于越的反驳。两人争执不下之际,秦始皇便将这一问题交群臣讨论,于是丞相李斯建议:“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这一建议恰合了秦始皇的心意,被完全采纳。第二年,由于侯生与卢生的潜逃事件,秦始皇则又以“妖言以乱黔首”为名,在咸阳坑杀了四百六十余个方士和儒生。历史上就合称这两个事件为“焚书坑儒”。
“焚书”的行为确为赤裸裸的文化专制的表现,而“坑儒”更是毫无人性的屠杀。然而历史告诉我们,秦始皇的这一行为不仅没有将百家思想从中国思想文化史中抹去,反而让后世的统治者们意识到了百家思想在专制集权制度中的可利用性,如在汉代一举将儒家思想推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秦始皇费尽心力地“焚书坑儒”,企图通过文化封锁维护自己的统治计划,根本就并未产生多大的实际效果,只是加速了自己辛苦打下来的天下的灭亡。
过渡:“焚书坑儒”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多元丰富多彩的时代。中国从此进入了长达2000多年的文化封锁、制度打压、思想控制的黑暗历史阶段。而在近现代,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破坏也较大。
让学生结合事例谈谈对《圆明园的毁灭》的一些看法。
过渡:阅读完梁思成为保护北京古建筑所做的努力一文后,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发出的椎心泣血的呼告:
“古建筑绝对是宝,而且越往后越能体现出它的宝贵!”
“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
那么作为当代青少年的我们又能为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哪些贡献呢?
小组合作讨论方案。我们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些什么?
学生讨论之后谈各自的看法。(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1)对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整理,尽最大可能保留其原著、原貌、原态。
(2)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式继承并加大宣传力度。
(3)提倡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编入教材,让孩子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4)组织专门人员对传统文化进行发掘式研究,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
五、总结升华,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发扬爱国精神
同学们,通过这节多元育人整合课,我们知道了怎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少年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希望你们能够继承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做新时代合格接班人,为祖国谱写灿烂的篇章!
诵读《中华少年》
宣布:“小眼睛看中华五千年,红领巾做合格接班人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文化)”多元育人整合课到此结束!
设计意图:通过本次活动,激励学生弘扬传统爱国精神,从小立志勤奋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