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过年图片展示引入:过新年,高兴吗?为什么?(学生自由说:又长大了一岁;可以拿压岁钱;还可以放鞭炮、走亲戚……)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对春节兴趣盎然,直接播放有关春节的图片,学生能够很快地进入春节的氛围当中。
二、了解春节的起源
活动一:讲故事,话春节
1.讲《年兽》的故事,了解春节的起源。
过渡:真没想到,春节是这样来的,让我们过个热热闹闹的春节吧。
2.观看视频—《春节童谣》。
活动二:拍手读春节童谣
小结:传统节日—春节的来历很奇妙,让我们一起走近春节,共同了解春节的风俗习惯。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朗诵儿歌、听故事、看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春节的来历,产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三、春节话习俗
1.学生自由说说知道的春节习俗。
2.老师带大家了解春节的几个习俗。
(1)贴春联
老师介绍贴春联由来: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2)熬年守岁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住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们的长相狰狞,生性凶残,专吃飞禽走兽,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非常害怕。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便窜到人们居住的地方尝一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出来的日期,百姓们就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一次大关口来熬,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慢慢地,就形成了除夕晚上熬年守岁的习惯。
(3)给压岁钱
(4)春节包饺子、吃饺子
四、童谣诵春节
1.童谣
新春正月过大年,
吃点喝点解了馋,
初一饺子初二面,
初三合子团团转,
初四吃米饭,
初五的饺子要素馅,
初六初七需吃鸡,
初八初九牛羊肉,
初十吃顿棒子粥,
十一吃鱼,
十二吃鸭,
十三没错吃对虾,
十四大碗打卤面,
十五家家闹元宵,
打春要吃春卷炒鸡蛋。
2.古诗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