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中华上下五千年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留存下来很多的传统节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传统节日—端午节。有请小主持人。

最近好多人都在吃粽子,你家吃了吗?你知道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最具代表性的节日,有许多的故事传说,让我们走进故事了解端午节。

设计意图:旨在联系生活实际,从中华优秀传统节日端午节吃粽子这个习俗入手,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节日端午节以及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节日气氛

活动一:走进诗歌、绘本中的端午节

1.请听配乐诗朗诵《端午节童谣》。

(配乐诗朗诵《端午节童谣》)

过渡:真没想到,小小一个粽子居然还有那么多的故事,让我们全班齐诵《端午节童谣》,走近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

2.端午节最主要的还是为了纪念一位爱国诗人—屈原。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关于屈原的故事。

3.教师讲绘本故事《神鱼驼屈原》。

听完这个绘本故事,你们知道了什么?

预设: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但他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过渡:当然,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来历还有很多,让我们一起从动画当中找答案吧!(播放动画《端午节的来历》)

小结: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来历有很多种,屈原的传说是流传最广泛的一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用生命诠释了忠贞不屈的爱国精神,这就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诗歌朗诵、听故事、看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来历,产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活动二:知识竞赛

我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有很多种。不过先在这里卖个关子,我们来考考同学们对于端午知识的了解程度,来个知识竞赛吧。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抢答,答对加分,答错不得分。

1.端午知识竞赛

(1)端午节在哪一天?(农历五月初五)

(2)端午节又叫什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3)端午节有什么习俗?(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2.端午节的由来还有什么?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设计意图:通过端午节知识竞赛,拓展了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认识,让学生了解了更多关于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知识。

活动三:端午赛诗会

1.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还有人把端午节称作“诗人节”。

2.虽然说,端午节的由来有许多种,但是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词,已广泛深入人心。下面请听古诗朗诵《端午三首》。

3.听了同学们朗诵的《端午三首》和老师给大家介绍的端午节知识,你想说些什么?

预设:

①这首诗真让我感动,屈原的爱国情怀深深感染了我们,作为一名当代学生,热爱祖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②听了屈原的故事,我们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

③吃着粽子,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清香。

小结: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民俗文化的领域中,大家都将之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设计意图:通过端午节赛诗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爱国诗人屈原,体会爱国精神,初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活动四:端午话习俗

(一)话粽子

老师介绍粽子由来: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

端午节祭祀先祖,其实是后人赋予的内容。古人对端午,有种种说法,邯郸淳《曹娥碑》说是祭伍子胥:“五月五日,时迎伍君。”史载伍子胥尽忠于吴,后反被吴王夫差杀之,抛尸于江,化为涛神。民间传说,伍子胥死于五月五日。《会稽典录》记,五月五日吃粽子则为纪念曹娥;“女子曹娥,会稽上虞上。父能弦歌为巫。汉建武中,长沙区回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回曰: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绿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回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异苑》因此说,“粽,屈原姐所作”。按《齐谐记》说法,因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龙所窃,因此创造了粽子这种形色。因为蛟龙怕楝叶、绿丝。而李时珍《本草纲目》却说:“糉,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桐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因李时珍此种说法,故闻一多有“端午为持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日”之说。

过渡: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几乎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二)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俗。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赛龙舟、佩香包、挂五彩绳、饮雄黄酒……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预设:

①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②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

设计意图:通过“端午话习俗”活动,让学生多方面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这个特殊的节日。

活动五:体验活动“众人划桨开大船”(准备:大海视频、绳子)

过渡:发挥你们奇妙的想象,想象一下我们脚底下是一片汪洋大海,此时的你们是汪洋大海中的一条小船,小组比赛用最短的时间划船靠岸。

教师:比赛开始之前提醒几点,我们请几位同学来为大家读一读注意事项。(PPT出示)

学生:每组选5人参赛,五人两两脚踝绑好红绳在起跑线一字排开,听到发令后,以最快速度到达终点。比赛过程中如果同队组员绑腿绳出现脱落,需要绑好后就地再出发,否则视为犯规。

教师:行动之前每一小组可以充分讨论,拿出最佳方案。学生展开小组讨论。

教师:讨论时间到,接下来请所有小组做好准备。

教师:比赛开始。

教师:时间到,请大家轻轻地回到座位。孩子们,看着你们这么兴奋,先小组内自己说一说(教师参与讨论),分享感受。

教师:哪一个小组想说一说刚才在比赛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预设:

①开始的时候,步调不一致,绳子容易脱落。

②速度快了容易摔倒。

教师:如果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你们有信心获得成功吗?

教师:比赛开始!

教师:比赛获胜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预设:

①感觉很辛苦,很累,因为我们必须步调一致、团结协作。②非常高兴。

教师:恭喜大家通过合作获得成功。

小结:我们从这个活动中学到了要想合作成功,就必须有共同目标、有组长组织以及明确分工、互相配合、主动付出。

设计意图: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团结协作的乐趣,体会传统习俗赛龙舟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