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
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是蒙古语,亦称“那雅尔(Nair)”,“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有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2006年5月20日,“那达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那达慕”大会上自古有着“男儿三技”之说,也就是赛马、射箭、摔跤三项竞技项目。其中的蒙古族赛马,是蒙古族传统体育娱乐活动之一,每到“那达慕”赛马时,草原上方圆百里的牧民都要驱车骑马前来参与,赛马场上彩旗飘飘,鼓角长鸣,热闹非凡。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偶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独特的服装、规则和方法,因此也叫“蒙古式摔跤”。
射箭是蒙古族传统的“男儿三项”的又一项目,也是“那达慕”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
鄂尔多斯民歌
鄂尔多斯是一片“歌海”,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里有着浩如烟海的民间歌曲。鄂尔多斯人民不仅喜欢唱歌,而且善于歌唱。凡是到过鄂尔多斯的人,都会为这里的民歌演唱所陶醉、震撼,而且难以忘怀。在鄂尔多斯高原上,无论是草原牧场还是田野山间,到处都可以听到动人的民歌。如果到牧民家作客,牧民家里的男女老少都会捧起酒碗或端着酒盅同时唱着欢乐的民歌给客人敬酒。即使不善饮酒的外地客人听着优美的鄂尔多斯民歌,激动之下,往往也会接过酒盅或酒碗,将酒一饮而尽。许多客人常常感慨地说:“鄂尔多斯,酒不醉人歌醉人!”鄂尔多斯蒙古族牧民在亲友聚会、婚嫁筵席时,必定要唱民歌,男女老少都会纵情歌唱。俗话说,“无酒不成宴”,而在鄂尔多斯,几乎是“无歌不成宴”。演唱民歌是鄂尔多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同一部壮丽的音乐史诗,谱写了鄂尔多斯悠久的历史,记载了鄂尔多斯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社会风貌,讴歌了鄂尔多斯的山水草木,抒发了鄂尔多斯人民的思想情感,表现了鄂尔多斯人的秉性与品格。
鄂尔多斯婚礼
内蒙古的地域十分辽阔,因而蒙古族的婚礼仪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其中尤以鄂尔多斯婚礼最为精彩。鄂尔多斯婚礼已经流传了700多年,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风格和情趣。它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悠扬的歌舞形式和热烈隆重的场面,表达了勤劳、勇敢、智慧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追求和其粗犷、豪爽、善良的性格。因此,鄂尔多斯婚礼广为传颂。这种婚礼一般要持续两天,自始至终都洋溢着迷人的蒙古族风情。
鄂尔多斯婚礼发源于古代蒙古,形成于蒙元时期。15世纪,随着蒙古族鄂尔多斯部进入鄂尔多斯地区,祭祀成吉思汗的“八白室”安奉在鄂尔多斯境内的甘德尔敖包上,蒙古族的鄂尔多斯婚礼便以其特有的仪式程序流传在鄂尔多斯民间。鄂尔多斯地区至今仍然比较完整地保留着鄂尔多斯婚礼的仪式程序,并使其发展演变成为一种礼仪化、规范化、风俗化和歌舞化的民俗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