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启探究之旅,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学生汇报交流各自了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

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除了你们说到的这些,还有很多很多,一起来看大屏幕。

2.课件出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览—诸子百家、琴棋书画、传统文学、传统节日、中国戏剧、中国建筑、汉字汉语、传统中医、宗教哲学、民间工艺、中华武术、地域文化、衣冠服饰、古玩器物、饮食厨艺、传说神话、传统音乐、中国对联……

过渡:同学们都在为自己的祖国能拥有如此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而感到自豪。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去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农耕文化—二十四节气。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将这些学习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不断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徜徉。

(二)诵读节气歌,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结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的《二十四节气歌》。

同学们,我们学过的《二十四节气歌》,你们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拍手背诵。

1.齐背《二十四节气歌》。(或者拍手背诵)

让我们一起说一说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吧,它们分别属于哪个季节呢?

2.现在是什么季节,汇报观察记录。

3.了解二十四节气名称及时间顺序和季节划分。

4.知道二十四节气的作用,学生分享农耕谚语。

课件出示、补充农耕谚语:

一阵太阳一阵雨,栽下黄秧吃白米。

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

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

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

秋禾夜雨强似粪,一场夜雨一场肥。

伏里一天一暴,坐在家里收稻。

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

春雨漫了垅,麦子豌豆丢了种。

立了秋,哪里下雨哪里收。

黑夜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

过渡: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农耕文化,古人就是通过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作的。二十四节气这项传统文化历时两千多年依然流传至今,直到现在对农业生产还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个最特别的节气—清明。

(三)了解清明节,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清明”这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最特别的一个,它既是一个节气,又是一个传统节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节日文化—清明。

1.你们知道清明节是什么时候吗?

学生汇报,引导明确,每年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

2.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段视频—《清明节的故事》;了解清明节的由来。

过渡: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有许多诗人留下了关于清明的诗词,让我们一起诵读清明古诗。

3.诵读清明古诗:《寒食》《清明》。

过渡:作为传统节日的清明节也有许多习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4.了解清明习俗:扫墓,踏青,放风筝,蹴鞠(踢足球),植树。

课件出示图片,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过渡:在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习俗—扫墓,这是为了缅怀那些逝去的亲人和先烈们。

(四)讲英雄故事,学中华优秀品质

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英勇献身的先烈们,在他们身上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和民族精神。

1.看视频,讲故事。观看革命小英雄视频《鸡毛信》。思考: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爱国英雄小故事呢?

学生讲故事。讲关于古今爱国英雄的故事。

3.听后评价。你从故事中的人物身上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过渡:我们了解了中华传统节日清明的习俗,又积累了许多传统文化知识,还知道了许多爱国英雄小故事,从中学到了许多中华传统美德

(五)美读清明诗,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过渡:此时此刻,我们对“清明”这个传统节日一定有很多感慨,让我们一起诵读诗歌吧!

诵读诗歌《感悟清明》(杨德祥)。

(六)习探究方法,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同学们,中华传统节日背后都有许多丰富的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重点了解了二十四节气对我国农耕文化的形成产生重要而独特的影响;以清明为例,我们还知道了许多节气背后的故事,学到了许多优秀品质。作为优秀的少先队员,我们更加应该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和探究更多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详见后附材料)。

(七)作业超市

1.完成观察清明节的记录表格。

2.找春天写绘。

3.设计节气卡。

4.自主探究(小暑、大暑、立秋),完成观察记录表格。

5.拓展阅读—《抗日小英雄故事集》。

6.班级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