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传统文化中的诗歌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历史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优秀中华诗词宝库。你知道我们的优秀诗歌文化吗?

预设:

学生1:我知道诗歌的起源,来源于上古人类的原始宗教,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平达和古罗马的卡图鲁斯、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学生2:诗歌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了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

古典诗歌形式采用逐句分行和押韵的形式,现代诗歌的形式和内容已经极其丰富,伸缩性极强。

学生3:诗歌的分类,按内容的性质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语言组合有无格律,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按是否押韵,可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

设计意图:通过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引出诗歌文化。明确诗歌文化。

二、李白的诗歌—传统文化中一面伟大旗帜

过渡:孩子们,自古以来,中国就是诗的国度,唐朝更是诗歌的鼎盛时期。古往今来,多少珠玑之言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沉淀,成为经典。其中李白的名字在这之中格外显眼。华夏儿女,有谁不会吟诵几句李白的诗词呢?这也就是诗仙李白为中国传统文化做出的贡献。

(一)请你来吟诵

师:课前,我们收集了那么多李白的诗词,你最欣赏的是哪一首?选出你最欣赏的一首,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吟诵给大家听,你可以独吟,也可以与同学合作,好吗?

学生1:我们同桌合作为大家朗诵《秋浦歌》。

教师:你们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学生2:我给大家朗诵《蜀道难》。

学生3:我和我的伙伴为大家朗诵《早发白帝城》(配乐)。

设计意图:通过吟诵让学生感受李白诗词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二)我的小考题请你对对看

过渡:吟诵诗词,让我们进一步感受李白的诗才。在“走近李白”的过程中,我们互相学习,互相考问,你来我问,又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下面一起走进“我的小考题—请你对对看”。

请同学们从你了解的李白的诗词当中,挑一句你最喜欢的,说出来考一考其他同学。

老师先来考考大家。

朝辞白帝彩云间—

学生:千里江陵一日还。

预设: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设计意图:通过对诗的游戏形式,积累运用的同时,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三)请你诵诗为证

过渡:你们真是智慧的小诗友啊!在“走近李白”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品味,我们发现,下面走进“请你诵诗为证”,将“诗仙”的作品归类。

(出示范例)比如:我发现李白爱喝酒,有诗为证:“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学生1:李白也慕虚荣,有诗为证:《清平调》。李白醉酒,为贵妃作诗,极尽赞美之词。可见诗人也有虚荣一面。

学生2:李白是侠客。“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拔剑四顾心茫然。”剑乃侠客之物,可见李白是个侠客。

学生3:李白多愁善感,听,“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学生4:李白爱钓鱼,看“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学生5:李白爱鸟,在他的文字中,多次出现各种各样的鸟:“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学生6:李白爱寻仙,“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学生7:李白多次写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

学生8:李白重情重义:“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对李白的诗词进行归类,体会他的诗词中蕴含的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三、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关李白的故事

过渡:李白诗歌中有磅礴,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有潇洒,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有大气,“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豪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读李白诗词,品李白故事,让我们在领略一代“诗仙”风采的同时,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物的品质。

请同学们先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收集的关于李白的故事,谈一谈你从这些故事中感受到的李白的品质。

学生汇报(预设):

一组:我们要学习他那种坚持不懈、目标专一的精神,“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个经典的故事正出自李白。只要我们在学习上能不耻下问、刻苦钻研,相信我们的成绩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生活也是一样,平淡的生活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真正的生活应经历磨难,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去乘风破浪!带着向上、坚持、勇毅去吟诗两首吧!豪迈、爽直地去追求吧!

二组:李白之所以有那么高的成就,离不开他先前的努力。虽然我们不奢求有他那样的才华,但我们也要努力,因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有我们努力,才能步步高升,成为我们理想中的自己。同学们,我们永不言败、永不放弃,就有可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加油吧!

三组:我们要学习李白那种坚持不懈、铁杵也要磨成针的精神,在生活中,不要因为一点小挫折就放弃生活的希望,顽强不息是我们必须具备的品质,努力向前是我们奋斗的精神。在学习中,我们要做到乐学善思。

四组:我们要学习李白刻苦学习、努力奋斗的精神。他心胸宽广,愿意向比他小十几岁的杜甫学习,还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性格豪迈奔放。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多发展自己,多交朋友。他坚持不懈,刻苦学习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唯有努力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五组:李白一生经历了很多的磨难,我们要学习他坚持不懈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让李白由厌烦学习到喜爱学习。这句话也告诫我们只要好好学习,终有一天会成功,现在努力还为时不晚。

六组:李白是位性情豪迈的诗人,他小时候特别爱玩,但后来受到一位老奶奶的启发,立志努力学习。李白一生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为世人留下了大量不朽的诗文,他还不畏权贵,广交天下朋友。

教师小结:生活就像行船,有时可以扬起风帆,顺流而下,有时却是顶着大风逆流而上。我们应该以李白为榜样努力拼搏。“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不我待,我们应该抓住现在的美好青春、黄金时段,不要让美好的光阴付诸东流,让我们拥有一个绚丽的青春。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了解李白事迹,从中汲取坚持不懈、铁杵也要磨成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走对自己的人生道路。

四、明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途径

(一)课本剧展演

过渡:诗仙李白经历丰富。在他的众多经历中,在京三年的生活为他大量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基础。让我们穿越历史长河,一起回到大唐盛世,感受诗仙李白的生活经历和优秀的传统诗歌文化。(学生课本剧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课本剧展演,再现当时的情形,感受李白的仕途经历,感受一代“诗仙”诗歌创作的源泉,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向同学提问

孩子们,优秀的传统文化靠你们去弘扬,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弘扬传统文化呢?

学生1:我们要多读诗,多多了解诗人,感受他们的诗歌魅力,还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背景,感受中华灿烂文化。

学生2:我们还可以把诗写成书法作品,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中国文化的精彩传承。

学生3:我们一定要做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时时刻刻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确,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是他们自己,要以此为己任。同时,更要让学生清晰地知道,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要通过哪些途径、哪些方式去传承的。

小结:通过本节多元育人整合课,我们对李白其人、其诗有了深刻的了解。这位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以他正直、豪放、重情义的性格,以他那一首首充满奇特、夸张和丰富想象力的诗词,深深打动了我们,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最后,让我们一起吟诵—《将进酒》。

设计意图:通过本次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的兴趣以及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怀。让学生在吟诵李白诗词、了解李白事迹的同时,感受、弘扬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