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安排】

【拓展安排】

(一)制作节气卡

(二)实践体验

清明节实践作业

姓名:_______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古时也叫三月节,有2000多年历史了。“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在现代人眼里,“清明”与扫墓祭奠的联系则更紧密。这是因为,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节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来,唐玄宗被这个故事感动,于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为当时“五礼”之一。寒食与清明仅隔一天,为图方便,人们干脆决定在清明扫墓。到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也选择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祭祀先人一直是中华民族民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清明节上坟祭扫先人体现了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这也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根基。清明时节春光最好,适合人们到郊外亲近自然,拥抱春天,因此,清明节更是一个远足踏青的春季仪式。

同学们,让我们了解清明、走近清明,更好地去了解、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让自己打下扎实的传统文化根基,请在节日期间完成下列作业内容。

1.积累与探究

(1)背清明谚语(任选三句)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

◇清明雾浓,一日天晴。

(2)背清明古诗《清明》(唐·杜牧)

(3)了解寒食节的来历和传说—《晋文公与介子推》

2.阅读与思考

正值年少的你们可能很难想象在战争年代和我们同龄的孩子们是怎样生活的,请反复阅读QQ群里上传的《抗日小英雄故事集》,最好自己能把喜欢的故事讲出来。你最欣赏的小英雄是谁?理由是什么?

3.绘画与写作

清明期间,跟随父母外出踏春时,把看到的美丽瞬间用画笔表现出来,并配上文字说明。也可以夸夸家乡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物产。请同学们结合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词句,完成一篇写绘,题目自拟,课上进行分享评比。

温馨提示:时间、地点、人物要写清楚,主要内容是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可以用上比喻和拟人让你的文章更出彩。题目居中,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的使用要正确。不会写的字可以注拼音,也可以查字典解决。写完自己认真读一读,再读给家长听,检查修改后再交予老师

(三)拓展延伸

1.自主探究:你还想了解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请你通过阅读、搜集相关材料,与大家一起分享其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班级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

自主搜集自己感兴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美食文化、节日文化、剪纸文化、陶艺文化、戏曲文化……以图片、课件、手绘等形式在班级进行展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