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
1.农耕谚语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清明前后,种瓜点(种)豆。
芒种打火夜插秧。
一场秋雨一场凉。
霜降见霜,米谷满仓。
重阳无雨一冬晴。
大寒不寒,人马不安。
冬至天阴无日色。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春分有雨病人稀。
2.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渊源
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经验成果和智慧结晶。
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开展农业生产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人们在历法中又加入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中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地反映太阳的运行周期。
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3.诵读古诗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诵读儿歌
清明
柳叶绿,桃花红,过了寒食是清明。
煮鸡蛋,卷单饼,荡完秋千放风筝。
郊外春光美如画,全家老少去踏青。
5.诵读清明诗歌
感悟清明
杨德祥
清新的风和明亮的雨,是中国特有的门帘;
清秀的山和明丽的水,是全球向往的窗口。
我们的清明,多像一叶扁舟,
缅怀和思念,就这样静静地跨过时间的鸿沟。
龙华塔在这一天笑谈理想,
黄花岗在这一天畅叙自由,
渣滓洞在这一天吐露信仰,
雨花台在这一天拥抱战友。
遗忘的崇敬一次次在追忆中复活、返青,
感恩的小溪一回回在重温中解冻、奔流。
我们的清明,多像一座彩楼,
憧憬和向往,就这样静静地登上明媚的霄九。
我们坚信:
稚嫩的对岸肯定是丰满的成熟。
我们坚信:
青涩的前方无疑是飘香的丰收。
牵着清明的手,我们情系五洲,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召唤,激励着炎黄的骨肉。
每一条绿水都是壮行的美酒,
每一座青山都是抒情的长绸。
因为和谐的画卷来自华夏儿女的描绘,
因为和谐的交响才是我们崇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