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三国人物众多,哪些人物的精神品格在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今天就让我们读三国、品英雄,感受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震撼。

二、回顾资料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三国演义》已经远播于海内外,俄国汉学家称赞该书是“一部真正丰富人民性的杰作”,法国学者认为“在历史小说中《三国演义》是最著名的一部”。

过渡:看来大家对《三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我们在读《三国》的时候应该注意欣赏哪些内容呢?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又塑造了怎样的人物性格?是呀!《三国演义》中有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有的让你喜欢,有的让你讨厌。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一下你印象深刻的人物,说说他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三、小组汇报,了解人物品质

在三国的舞台上,曾经出现了许多鲜活的面容。据统计,该书中描写了1200多个人物。在这些众多的人物中,你认为谁是英雄?你最佩服谁?

1.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阅读资料,以及阅读过程中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谈谈从人物身上学到了哪些品质。

2.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汇报

(1)曹操—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位自称英雄的人物有哪些“英雄”的壮举呢?

①胸怀大志,想称霸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终于统一了北方。

②他主张屯田,发展农业生产。

③他不但腹有良谋,而且知人善用,能够礼贤下士。例如:曹操听说许攸来了,顾不上穿鞋,急忙光着脚迎出来。

④他有豁达的胸襟。例如赤壁惨败,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三次大笑,表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

⑤其他:他不仅是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诗人。我们学习了他的《观沧海》和《龟虽寿》等。

(小结:可见,对于曹操这个人物的评价,应全面、客观。要一分为二地去看待这个人物,不能仅仅凭借个人的好恶去评析。他之所以给许多读者留下了“奸”的印象,也与作者罗贯中的“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是分不开的。)

2.刘备—世之枭雄。他最令人佩服的地方在哪呢?

(1)此人仁义、宽厚。

(2)此人善于招纳贤才。例如:他三顾茅庐。

(3)此人善于识别人才。例如:他曾经在生前告诫诸葛亮不能重用马谡,因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4)此人充分信任人才。例如:长坂坡一战,有人说赵云投奔曹操了,刘备始终不相信。

教师可以加以引导:刘备是罗贯中着力刻画的仁义之君。为了刻画他的仁义,作者还借他爱哭来加以表现:护庶民,他大恸;尊爱将,他边哭边摔子。)

3.诸葛亮—神机妙算之谋士。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对这一人物都较为熟悉,所以应让学生自由发挥)

4.关羽—忠义的象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搜集准备和不同形式的展示中,深深受到经典著作的感染和教育,并在人物品质提炼的过程中,得到思想品质的提升。

四、故事大比拼,回味经典

过渡: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三国演义》,羡慕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欣赏曹操的雄才大略,惊叹那些充满智慧计谋的事件,有些情节至今想来还觉得趣味盎然。性格的塑造离不开事件的叙述,你还记得哪些趣人妙事吗?

1.学生根据阅读情况自由讲述自己喜欢的故事片段。

2.教师出示竞赛题,进行三国知识大竞猜。

知识大盘点—学生抢答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2)“三国”指哪几个国家?三国鼎足之时他们的统帅分别是谁?

(3)“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谁说的?

(4)“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

(5)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是谁?

(6)你知道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是谁吗?

(7)“过五关斩六将”的人是谁?

(8)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

(9)“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是谁说的?

(10)“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中的仲达指谁?

[教师出示正确答案:(1)罗贯中(2)魏、蜀、吴;曹操、刘备、孙权(3)曹操(4)周瑜(5)诸葛亮、庞统(6)刘备、关羽、张飞(7)关羽(8)貂蝉(9)吕蒙(10)司马懿]

设计意图:通过讲三国故事,让学生们更加深入了解经典名著,教会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汲取思想养料,感受美的熏陶,积淀文化底蕴。

五、走向舞台,演绎经典

过渡:同学们知道得真多呀!你们真了不起!不过光知道这些可不行,我们得更深入地了解《三国演义》,有兴趣吗?那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三国故事演一演”。

1.学生按照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章节写好剧本。

2.学生演剧本,共同欣赏。

3.教师总结:同学们演得真棒,说明这些人物角色已经走进了你们的内心深处。我相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已经根植于你们的内心。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体验读名著、赏名著、演名著的快乐中,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展现自我的意识。

六、拓展延伸

1.你认为在当今经济日益发展的时代,再读《三国演义》有必要吗?(由学生自由发言,观点正确即可)

2.《三国演义》中文学精神时时在牵引着我们,其中人物精神熠熠生辉,任何时代都有借鉴意义,是我国百年来璀璨的历史文化遗产。

随着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三国演义》已经被译成几十种文字传播到世界各个大洲。作为一名中国学子,你一定想了解更多的三国知识,对吗?那就赶快加入读书的行列中来吧!

宣布:“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经典)”多元育人整合课到此结束!

设计意图:通过本次活动,了解祖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并从故事情节中学会总结,品析人物品质,并受到熏陶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