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话语与价值认同:新中国十七年时期播音员群体研究》简介
《身份、话语与价值认同:新中国十七年时期播音员群体研究》这本书是由卜晨光著创作的,《身份、话语与价值认同:新中国十七年时期播音员群体研究》共有49章节
1
前折页
...
2
目录
...
3
第一章 追问历史:播音员群体的文化共生
“文化共生突出的是多元文化异质共存理念,是指不同族群不同文化异质共存、相互交流、兼容并包的文化形态。”[1]对于新中国十七年时期广播播音员群体而言,他们的家庭出...
4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价值
广播因其传播特性,一直被称为“主持人媒体”,播音员、主持人的内容生产水平在当今融媒体发展的格局下尤为重要,这是广播这一传统主流媒体能否健康发展和创新生存模式的关...
5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研究对象
本研究聚焦新中国十七年时期我国人民广播播音员群体的基本样貌、传播身份、传播话语与当代价值,具有一定的跨学科性,主要涉及新闻传播学和历史学两个领域。在新闻传播学领...
6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本书借鉴社会学中的“文化”和“群体”理论,将新中国十七年时期人民广播播音员群体视为特定的“文化共同体”,其具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社会联系相对稳定、具有共同的目...
7
第二章 广播实验:播音员群体的身份启蒙
1940年12月30日,从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传出一个响亮、振奋人心的声音:“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现在开始播音。”[1]这既是中国广播新闻史上的标志...
8
第一节 解放区广播播音员群体的历史样貌及成因
从广播历史的文献资料中,我们可以找寻到解放区广播发展的历史轨迹、队伍情况、物资情况、规章制度等内容,虽然史料并不集中,也不尽翔实,但是综合起来看,还是可以大致还...
9
第二节 解放区广播播音员工作呈现出党的战时宣传的工作特征
解放区广播诞生于抗日战争中期,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广播又经历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随着战争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共产党的实力也在持续增强,从总体上看,解放区广播顺应...
10
第三节 解放区广播播音员群体对我国广播事业发展的后续影响
多年艰苦环境下的工作历练和对播音工作实践的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使解放区播音员中有不少人成为新中国广播事业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既有像齐越一样在中国广播播音工作实...
11
本章小结
本章通过对历史资料和文献的梳理,进而对解放区广播电台播音员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地域与语言特征、人群来源、从业形式、政治标准等进行了适度分析。又经过进一步的凝练...
12
第三章 传播定位:播音员群体的身份确立
2013年12月28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个人与这个时代》在京首发,这本书以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二十年从业的真实体验与新闻感受为主线,融社会发展史、...
13
第一节 社会发展对播音员群体身份确立的宏观影响
1949—1966年,即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十七年时间,在我国文学领域,此阶段的文学被称为“新中国十七年”时期文学,新中国十七年时期文学在文艺思想路线上继承...
14
第二节 人民广播对播音员群体身份确立的中观影响
新中国十七年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未有模板的道路探索,从政治经济到文化教育等不同领域全面出击,广播事业的发展与同期其他社会文化事业(电影、戏剧、文学...
15
第三节 广播节目对播音员群体身份确立的微观影响
广播节目作为广播媒体呈现样态的核心要素,以及作为播音员群体赖以生存的微观传播语境,在新中国十七年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在发展和变化的背后,则是广播从业者从懵...
16
第四节 播音员群体的来源、结构和组织管理
新中国十七年时期,我国人民广播的播音员队伍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不断壮大,边补充、边培养,边学习、边实践,来源通道广开门路,组织管理日臻完善,结构特征日趋显现,从“...
17
第五节 播音员群体的选拔和评价标准
新中国十七年时期,播音员作为一种职业被确立下来,除了遵循事业单位管理的规章制度之外,就是要有一套相对完整和科学系统的选拔和评价标准(体系),1952年第一次全国...
18
本章小结
从解放区广播代表政党而非代表国家的属性,到新中国十七年时期代表国家主流媒体属性的确立,我国人民广播的发展发生了质的变化,而所处其间的播音员群体之身份也随之发生改...
19
第四章 播音范式:播音员群体的话语建构
法国思想家福柯(Michel Foucault)将“话语”定义为由语言与言语相结合而成的更丰富和复杂的具体社会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力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话...
20
第一节 播音范式的内涵界定
在既往的论著中,研究者常常对播音员个体传播样态的具体行为进行讨论和描述,例如播音风格、播音创作技巧、新闻播音方法、播音语言规范等,可这种基于单一个体、单一问题的...
21
第二节 播音范式的“四大要素”
按照前述的内涵界定,构成播音范式的四大要素分别为播音员群体的价值信仰、创作方法、播音范例(模式)、传播价值。由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特殊性,新中国十七年时期播音员群...
22
第三节 播音范式的实践误区
这一时期,播音范式基本建立起来后,播音员群体基本能够按照这一话语方式进行传播实践,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错误理解或者操作偏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闻播音“...
23
本章小结
纵观新中国十七年时期人民广播播音员群体播音范式的形成过程,可以深切感受到其受当时社会政治主流话语的影响,无处不在。这一时期的播音员群体被定位成党的宣传员、鼓动员...
24
第五章 顺应变革:播音员群体的话语转型
十年“文革”期间,广播已然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从传播规律来看,人民广播的性质和任务发生了严重偏离。从某种意义上讲,广播媒介的发展处于停滞甚至是倒退的状态...
25
第一节 播音员群体话语转型发展的背景
改革开放时期的广播发展可以用“改正、改变、改观”三个关键词来形容,首先是改正了“文革”时期将广播作为反革命政治集团舆论宣传工具的错误定位,使之重新回归党和人民的...
26
第二节 播音员群体在主持人节目中转型
改革开放后,我国广播节目进入全面恢复和创作繁荣的历史阶段,一方面广播新闻节目、社教节目和文艺专题节目等得到恢复,广播新闻节目凸显出“短、快、特、优”的特点,广播...
27
第三节 播音范式在变革中演进
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风貌和时代话语中,新中国十七年时期的播音员群体在主持人节目中既有成功转型的自我突破,也有在原有节目样态领域的“再回归”,而无论是转型的突破还...
28
第四节 开拓有声语言的艺术传播领域
对于新中国十七年时期播音员群体而言,他们在有声语言传播领域的扎实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使他们在改革开放后能够适应更为广阔的艺术传播领域创作,如影视配音、朗诵艺术、...
29
本章小结
对于新中国十七年时期的播音员群体而言,他们似乎具有“与生俱来”的言语创造性。在过往的“左”倾社会环境中,他们一直在思考究竟怎样的表达才能清晰准确地传递信息,可政...
30
第六章 自我超越:播音员群体的理论话语创新
新中国十七年时期的播音员群体是广播媒介文化族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仅在跨时代的新闻传播实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特殊的价值,而且在理论话语创新——业务探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