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孙杰远.文化共生视域下民族教育发展走向[J].教育研究,2011(12).

2.波普诺.社会学:11版[M].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斯道雷.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5版[M].常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

4.阿斯曼.集体记忆与文化身份[J].陶东风,译.文化研究,2011(11).

5.埃特金德.文化记忆中的硬记忆与软记忆:俄罗斯与德国的政治悼念[J].张佑慈,译.国外理论动态,2016(6).

6.杨兆麟,赵玉明.人民大众的号角——延安(陕北)广播史话[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6:1.

7.李海,王文华.张家口(晋察冀)新华广播电台始末[J].中国广播,2010(12).

8.钱江.战争史上的新闻传奇——晋冀鲁豫《人民日报》承担“临时新华总社”和组建陕北电台接替台纪事[J].新闻战线,2007(04):68-70.

9.齐越.播音员日记——解放战争年代的播音工作[J].新闻战线,1981(07):19-22.

10.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战火中诞生:从延安走向北京[EB/OL].(2009-02-26)[2019-01-30].http://www.cnshanbei.com/v-1-437.aspx.

11.徐瑞璋.重返延安忆当年[M]//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回忆录新编.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12.

12.王恂.“XNCR”,我想念你![M]//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回忆录新编.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13.刘辰莹.他从人民广播的原点走来—访人民广播第一代播音员萧岩[J].中国广播,2010(12).

14.李伶.邓拓、丁一岚——新闻战线比翼鸟[J].党史博览,2011(6).

15.赵玉明.中国解放区广播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5.

16.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研究院.解放区广播历史资料选编(1940—1949)[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5.

17.杨慧琳.在战斗的岗位上[M]//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回忆录新编.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12.

18.纪念人民广播创建40周年座谈会纪要[M]//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回忆录新编.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19.齐越.播音员日记——解放战争年代的播音工作[J].新闻战线,1981(07):19-22.

20.姚喜双.中国解放区新闻播音语言规范[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21.中华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战火中诞生:从延安走向北京,2009-02-26.

22.钱江.战争史上的新闻传奇——晋冀鲁豫《人民日报》承担“临时新华总社”和组建陕北电台接替台纪事[J].新闻战线,2007(04):68-70.

23.中华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战火中诞生:从延安走向北京,2009-02-26.

24.齐越.播音员日记(续)——解放战争年代的播音工作[J].新闻战线,1981(09):39-42.

25.张颂.中国播音学发展简史.

26.姚喜双.中国解放区新闻播音语言规范研究启示[J].语言文字应用,2007(3).

27.姚喜双,苏海珍.话筒前的人生:著名播音艺术家林如和她的播音生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28.杨东平.新中国“十七年教育”的基本特征[J].淸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1).

29.林田,夏青.做一个深透专深的广播员[J].新闻战线,1958(08):35.

30.《人民广播事业近年来有很大发展》,载1951年4月23日《人民日报》第3版。

32.风笑天.社会学视野中的青年与青年问题研究[J].探索与争鸣,2006(6).

33.龙伟.新的“明星:民国广播播音员的职业生态与社会生活”[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4).

34.杨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简史[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310.

35.吕晓红.这里是中国的声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的故事[J].中国广播,2010(9):43.

36.左荧.苏联广播是我们学习的榜样[J].新闻业务,1957(11):6-8.

37.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2版[M].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9.中国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网站。

4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2版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1.中央广播事业局业务研究室.播音工作经验汇辑[M].广播事业局,1961:1.

42.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3.鲁景超.用声音传播——人民广播播音70年回顾于展望[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8.

44.李莉.字字铿锵声声情——访著名播音员方明[J].中国记者,1988(01):42-43.

45.刘卓.论播音员主持人的语音规范——以方明的语言规范观和审音工作为例[J].中国广播,2012(7).

46.周鸿雁著.隐藏的维度——詹姆斯·W·凯瑞仪式传播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3.

47.张晓峰,赵鸿雁.政治传播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3.

48.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M].丁未,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8.

49.罗尔.媒介、传播、文化——一个全球性的路径[J].董洪川,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50.齐越奖励基金办公室.缅怀齐越教授专辑(一)永不消逝的声音[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1.

51.杨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简史[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11.

52.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通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2.

53.虹云.侃听的门道[J].新闻记者,1994(04):44-47.

54.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55.操慧,操成.新闻报道的亲和力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8.

56.弗格森.传播策划——综合路径[M].柯泽,等,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8.

57.古华城.报纸增强亲和力剖析[J].中华新闻报,2003-03-12.

58.郑保卫.亲和力·影响力·公信力·竞争力——论党报改革发展的四个着眼点[J].采和编,2011(02):8-10.

59.本社.话筒前的工作[M].北京:广播出版社,1983:2.

60.费寄平.播音基础理论探讨[J].现代传播,1980(01):34-38.

61.葛兰.把新闻工作优良传统传承下去[N].人民时报,2011-08-02(014).

62.李彬.传播学引论: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

63.虹云.主持人的真、亲、美、活——谈主持《午间半小时》节目的体会[J].新闻与写作,1991(10):26-28.

64.斯道雷.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M].常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

65.葛兰.真听、真问、真交流——播访问对话的点滴体会[J].现代传播,1984(01):24-28.

66.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67.雅坤.安全播出高于天[J].中国广播,2010(4).

68.贾宁.天津人民广播播音事业的成长之路[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增刊.

69.徐恒.播音发声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2).

70.战迪,刘琦.播音与主持艺术批评[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5:4.

71.郁梅.新中国播音创作简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11.

72.张颂.播音主持艺术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

73.齐越,沙林.情系七彩人生[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3:10.

74.齐越.献给祖国的声音[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1.

75.赵立泰,赵一兵.一个女播音员的命运[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5.

76.张颂.语言传播文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12.

77.张颂.播音语言通论——危机与对策[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1.

78.张颂.播音创作基础[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1.

79.吴郁.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2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2(2).

80.埃特金德.文化记忆中的硬记忆与软记忆:俄罗斯与德国的政治悼念[J].张佑慈,译.国外理论动态,2016(6).

81.陈默.自传、回忆录与口述历史[J].粤海风,2014(3).

82.成美,陈道馥,薛夏原.丁一岚传[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

83.张志杰,黄希庭.自传体记忆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1).

84.勒热讷.自传契约[M].杨国政,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85.Maass,M.and González,Jorge A.(2005).Technology,global flows and local memories:Media generations in‘global’Mexico,Global Media and Communication,1(2):167-184.

86.Kitch,C.Twentieth-century tales:Newsmagazines and American memory.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Monographs,1999.1(2):119-155.

87.基顿.传播研究方法[M].邓建国,张国良,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88.彭增军.媒介内容分析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89.阿斯曼.文化记忆:早期高级文化中的文字、回忆和政治身份[M].金寿福,黄晓晨,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90.燕海鸣.博物馆与集体记忆——知识、认同、话语[J].中国博物馆,2013(3).

91.《让齐越的声音和精神留在沧州》,载2016年11月15日《沧州晚报》。

92.谢立黎,黄洁瑜.中国老年人身份认同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4(1).

93.http://news.gmw.cn/2016-06/28/content_20728945.htm,《核心价值观的新载体好故事》。

94.吴琼.中国梦传播的话语策略探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02):111-115.

95.姚喜双.中国解放区新闻播音语言规范[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96.祝捷.中国播音主持评价体系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9.

97.龚鹏程.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

98.陈序经.文化学概观[M].长沙:岳麓书社,2010:1.

99.王莹.身份建构与文化融合:中原地区基督教会个案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6.

100.薛莉清.晚清民初南洋华人社群的文化建构:一种文化空间的发现[M].北京:三联书店,2015:7.

101.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

102.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2版[M].王福明,译.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7(2).

103.赛佛林,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5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

104.胡泳.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9.

105.曾庆香.新闻叙事学[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1.

106.陈力丹,陈俊妮.传播学纲要:2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2).

107.柯惠新,王锡苓,王宁.传播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2.

108.曹璐.解读广播—曹璐自选集[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8.

109.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志·广播电视志[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6.

110.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江苏:译林出版社,2011:7.

111.彭芳群.政治传播视角下的解放区广播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12.

112.欧阳宏生.电视文化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7.

113.姆贝.组织中的传播和权力:话语、意识形态和统治[M].陈德民,陶庆,薛梅,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0.

114.赵连文,张玉玲.社会学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

115.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M].曾庆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5.

116.许静.传播学概论: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8(2).

117.陈墨.口述历史门径实务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

118.麦奎尔.受众分析[M].刘燕南,李颖,杨振荣,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

119.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1.

120.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M].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6.

121.黄平,姚洋,韩毓海.我们的时代—现实中国从哪里来,往哪里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9.

122.周迅.大海的一朵浪花—孟启予的广播电视生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1.

123.刘淮.齐越和他的播音生涯[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10.

124.诺拉.记忆之场[M].黄艳红,等,译.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11.

125.凯尔纳.媒体文化[M].丁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5.

126.哈利斯.媒介心理学[M].相德宝,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9.

127.杨沙林.用生命播音的人——忆齐越[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10.

128.刘海龙.宣传:观念、话语及其正当化[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3:1.

129.邹煜,白岩松.一个人与这个时代[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12.

130.刘卓.方明的播音创作[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1.

131.姚喜双.播音主持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