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小结

本章小结

本章通过对历史资料和文献的梳理,进而对解放区广播电台播音员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地域与语言特征、人群来源、从业形式、政治标准等进行了适度分析。又经过进一步的凝练,从解放区广播播音员群体的历史样貌及成因、播音员工作呈现出党的战时宣传的工作特征以及播音员群体对我国广播事业发展的后续影响等三个方面来阐释解放区广播播音员群体的发展状况。更进一步讲,这些问题的核心要义在于,它们和当时解放区的政治生态以及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时解放区广播事业中播音员群体状况的形成确实存在其历史必然性,造成这种必然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客观环境的约束和局限性因素,也有人们对播音工作以及播音员职业属性的认识问题,还存在对广播事业发展的定位因素,等等。辩证地看,这种历史必然性体现了党在宣传工作中运用广播媒介和播音这种声音形态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是积极的一面;当然也存在一定的“先天不足”,比如对于播音员的选拔标准相对粗放,选拔方式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不够,等等,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解放区广播事业宣传的有效性。当然更应该看到的是,解放区广播事业在播音员的队伍建设环节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为我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可资参照的雏形和探索的样板,因此其特殊的实践意义和实用价值将载入我国广播电视新闻史册。与此同时,解放区广播时期播音员群体对党忠诚、思想坚定、注重反省的价值观念以及国语标准、正确无误、爱憎分明的播音创作规范等“文化特征”,也为新中国成立后政党广播向国家广播的转变以及广播电台的全国布局工作打下了思想和实践基础,这些都为新中国十七年时期播音员群体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具有实验性与指导性的传播认知。


[1] 杨兆麟,赵玉明.人民大众的号角——延安(陕北)广播史话[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6:1.

[2] 李海,王文华.张家口(晋察冀)新华广播电台始末[J].中国广播,2010(12):43.

[3] 钱江.战争史上的新闻传奇——晋冀鲁豫《人民日报》承担“临时新华总社”和组建陕北电台接替台纪事,2007-4-10.

[4] 齐越.播音员日记——解放战争年代的播音工作[J].新闻战线,1981(7):19-20.

[5] 李海,王文华.张家口(晋察冀)新华广播电台始末[J].中国广播,2010(12):45.

[6] 中华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战火中诞生[J].炎黄春秋,2000(12):35-39.

[7] 徐瑞璋.重返延安忆当年[M]//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回忆录新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109.

[8] 王恂.“XNCR”,我想念你![M]//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回忆录新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146.

[9] 刘辰莹.他从人民广播的原点走来——访人民广播第一代播音员萧岩[J].中国广播,2010(12).

[10] 李伶.邓拓、丁一岚——新闻战线比翼鸟[J].党史博览,2011(6).

[11] 杨慧琳.在战斗的岗位上[M]//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回忆录新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160.

[12] 赵玉明.中国解放区广播史[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10.

[13] 解放区广播历史资料选编(1940—1949)[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5:186.

[14] 解放区广播历史资料选编(1940—1949)[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5:188.

[15] 杨慧琳.在战斗的岗位上[M]//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回忆录新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160.

[16] 王恂.“XNCR”,我想念你![M]//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回忆录新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147.

[17] 纪念人民广播创建40周年座谈会纪要[M]//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回忆录新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10.

[18] 齐越.播音员日记——解放战争年代的播音工作[J].新闻战线,1981(07):19-20.

[19] 姚喜双.中国解放区新闻播音语言规范[M].语文出版社,2007:131.

[20] 中华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战火中诞生:从延安走向北京[J].炎黄春秋,2000(12):20.

[21] 钱江.战争史上的新闻传奇——晋冀鲁豫《人民日报》承担“临时新华总社”和组建陕北电台接替台纪事[J].新闻战线,2007(4):8-74.

[22] 中华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战火中诞生[J].炎黄春秋,2000(12):35-39.

[23] 齐越.播音员日记——解放战争年代的播音工作[J].新闻战线,1981(7):22.

[24] 解放区广播历史资料选编(1940—1949)[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5:146.

[25] 齐越.播音员日记——解放战争年代的播音工作[J].新闻战线,1981(7):22.

[26] 中华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战火中诞生:从延安走向北京[J].炎黄春秋,2000(12):35-39.

[27] 齐越.播音员日记(续)——战争年代的播音工作[J].新闻战线,1981(9):39-42.

[28] 中华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战火中诞生[J].炎黄春秋,2000(12):35-39.

[29] 中华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战火中诞生[J].炎黄春秋,2000(12):35-39.

[30] 姚喜双.中国解放区新闻播音语言规范研究启示[J].语言文字应用,2007(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