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镜子里的自己:研究意识谈
抓镜子里的自己:研究意识谈
本科生大体上是等着老师喂奶。研究生必须断奶。老师的点拨是重要的,但是自主的独立研究意识更重要。
确立理论意识。猴子看见了镜子中的自己,往往要伸手去抓,因为牠只有对于具体物件与亲身经验的关注能力。人不会去抓镜子中的自己,因为人对观察不到的东西——规律与因果关系等等——有认识能力。这种能力早已超出了经验与可观察性之外。不确立理论意识,就会害怕与反感“不可观察性(unobservable)和假定性(postulated)”(Pap,1963:26);不确立理论意识,就会害怕与反感理论术语,“但理论术语是科学成长的必要条件(Hempel,1958:49)”;一个不能将思辨与实践活动相区分(尽管实践是重要的)的人,他就不能享有这样的幸福,即“思辨高于实践理性,是最有价值的生活,它提供了完满的人类幸福”,(Aristotle,1177a17-8.)。一般的幸福是可以人人争取到的,但思辨的幸福却不是人人都能争取到的。一个害怕与反感理论,反感形而上(学),反感系统与理论柜架的研究生,就不可能做好研究生。
确立创造意识。学习、引用别人,是必要的不可超越的一个阶段。但是,既然选择了读研究生,就要准备说出自己的话,吸引别人去学习与引用。人有各种能力必须具备,才能满足求生与发展的需要。人的创造能力是人的核心竞争能力。创造能力是从“已知”中生出“新知”的能力,是从“无”中生出“有”的能力。
确立研究方法意识。方法论意识淡薄的人,误以为写成了一篇文章自然就是有了研究方法。一文或一书写完出版了,作者本人还不知道是采用了什么方法完成的,这样的研究不可能有重大建树。没有明晰的方法论意识,就等于企图用筷子夹活泥鳅,或者以步行登月球。因此,归纳、演绎、证实、证伪(首先猜想然后反驳)、提出假说(hypothesis)、大胆猜想(等待证实或证伪)、假设推理(abduction)、归谬法(reductio ad absurdum,还原为荒谬)八法,不说精知,至少要懂。方法决定研究成果,方法决定研究价值。
2009-9-8,于广外大,白云山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