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兴毁皆因人欲
文明兴毁皆因人欲
农耕文明,刨地收粮,基本上只是给地球搔了一下痒,保存了一个青山绿水的原生态。迄今为止的工业文明,基本上是以掏空地球、搞坏地球为代价。如不有效控制,地球会朝万劫不复的方向滚动。
在世界范畴内,文明进程出现许多问题。其中,最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是:过度地要求经济发展。
对经济发展与现代化提出过分的要求,起源于下面这两种需要:一是实现人的无穷尽的享受欲望(良欲与贪欲甚至恶欲);二是自卫性的国防力量必须强大到可以保卫自己国土安全的程度(且不论有些国家的国防力量早已超出了自卫,旨在实行霸权,如美国)。自卫性的国防建设是正当的、有理的,但却是无可奈何的,因为总归还是在对付人的恶性欲望。前一个需要(无穷尽的享受欲望)是人的(野)兽性的(读一读恩格斯和许多学者关于人的兽性的论断)发展结果。即使是良性欲望,也不能无度地追求。
误以为幸福等于无穷无尽地享受,这样,就要求经济发展更高更快,接下来就一定要更高更快更凶狠地消耗资源,而资源是有限度的,结果必然是两个:一是夺走后代的饭碗,另一个,则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争夺资源的战争。这两者中的任何一个后果都是灾难性的,残酷的。也就是说,无限度追求发展经济以追求最大限度的享受,并不能带来享受,带来的只是灾难。这样看来,资源有限也是硬道理。
发展要分成两类,即利用自然资源的发展(在工业、农业、科技、国防等硬成果上)与无需利用自然资源的发展(精神的与审美的活动,即软成果)。与发展分成两类相适应,人的享受也可以分成两类:耗损物质资源的享受与无须耗损物质资源的精神享受。为了从耽求物质享受中分散人的注意力,以挽救资源与环境的不可还原的耗尽与恶变,积极的出路是,将人的欲望在物质与精神的两个方面进行有理性的分配(讨人喜欢的说法是“幸福注意力有理性的分配”)。实现人的欲望的有理性的分配,比如说,幸福注意力的四分或三分聚焦于物质上(解决饱、暖、食、色问题),六分或七分分配在精神上(个人的尊严、实现自身价值与享受文、艺、哲、社精神成品)。这个问题靠各国政府的政策与法律上的引导、教育部门的持久教育、思想家与学者的理性分析,最后达到民众在幸福注意力上有一个合理的分配,是完全可能的。如今北欧国家和另外一些地方的民众在道德规范上的高素质的实现,就是一个证明。
理想的发展结果,是得到可靠而安宁的生活,至少的结果是:保住一个完好家园,不给后代留后患。全球十大绿色环保国家前五位芬兰、爱尔兰、挪威、瑞典以及奥地利的人民就是这样生活。而我国追求更高更快的发展经济,实际上岂能有绿色与环保的地位?排在绿色环保国家第84位(参评的国家总共141个(参见《羊城晚报》2007-10-07第一版))就不奇怪了。
一些国家领导人从政治方面考虑,若经济发展速度慢过两个数字,就不能保持就业率,从而引起国家形势不稳。不能说这个考虑没有眼前的道理。可是,有远虑的政治家之所以是真正的政治家,在于他们总是能在长远的道理与眼下的道理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张力,从而有成效地过渡到顺从长远利益的轨道上。
可以说,人类既是文明的创造者,也是自己辛苦创造出来的文明的破坏者。如果不收敛无限贪婪的欲望,人类很可能抢在天体自然灾害毁灭地球之前毁灭自己所创造的文明。
所以,我们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是对人的兽性的批判。(钱冠连,2003,“野兽在嘲笑”,《社会学家茶座》总第二辑,2003年1月刊,后又被收录于《摘取我够得着的葡萄》,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240—250页)
所谓文明,不过是以人的欲望——良欲和恶欲——为杠杆发展与积累下来的物质形态与精神形态的集合,那么,无穷无尽的欲望也可以断送文明。难道不是这样?看透文明亦悲哀。
看透之后怎么办?实行一种新的、不挖空地球、不搞坏地球的文明,吸收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某些长处(不以挖空地球、搞坏地球为着眼点的高科技),暂时称之为绿色文明。
人啊,你要享受,你得先把地球保住啊。
(2009-10-10,最后一次修改白云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