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活与尊严兼得
快活与尊严兼得
二哥钱斌,在1949年前后直到退休之前,在我的印象中,他一生就是三个字:一“忙”,忙革命,最初是忙得轰轰烈烈,后来是忙得名副其实地有“声”有“色”:文化馆、文工团与黄梅剧团无一不是舞台上“声色俱厉”;二“穷”,一生工资都不高(不是人没本领,先是国家穷,人人低工资,后来国家有钱了,却“忘了”给一般文化干部涨工资啰);三“乐”,在任何条件下都快快乐乐。因富而乐,不算本领;穷而乐,必须悟透与通达,故高人一筹。他玩得正派,玩出了高水平、高档次。
在一个县城工作,从文化馆长、图书馆长(就是这一个时间不长的任职中,他开展的“红领巾读书奖章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还得了省文化厅的奖励)与剧团团长的岗位上退下,他有了十足的尊严。观其一生,革命有些亏待他,可是他从未亏待过革命。正如列宁说,很多人从执政党那里捞到了好处且大好处,可他捞到了委屈,于是,他干干净净退休,不是用了老庄的什么“功成身退”之术,只是凭着高尚的人格全身而退,清名而退。仅这一条就不简单。
退休之后,他任老年剧团的团长。不消说,能干这路活儿的人,不仅是有头有脸,还得有几手。论雀战,几乎是县城或专区冠军的专业户。桥牌是退休以后开始操业,居然总是在专区得名次。这种玩法要脑子灵动,在中国,不是很多人能达到这样的高档次的。
他那么善于处理家庭,把夫人“哄”得好好的,跟着他到处跑,爱得深深的。他还特别注意发掘生活中的乐趣,比如他编撰了《童趣:老少乐》和《金婚》,前者反映了四个孙儿的童年生活,后者以诗词文记录了五十年婚姻的酸甜苦辣,从而把他们的快乐永远地留了下来,传给了后人。没有品味,没有修养的人,不可能把一个家庭搞得这样温暖。
他一生十足地快活,而又有尊严。别小瞧了快活,美国人把pursuit of happiness(追求快乐)写进了立国的《独立宣言》。西方哲学家有三分之一大谈摆脱痛苦。这都说明摆脱痛苦,获得幸福,是多么的不容易!眼下国人中有钱人几乎都不快活,死于非命的多的是。
世界上的人,十之八九,都过着平平常常的生活。能兼得十足的快活与尊严的人,实在不多。二哥做到了。他是三者——普度众生的佛教、为世人降福的基督教与声称解放全人类的无产阶级革命——都承认的人。可是,我要说的是,他的快活与尊严,恰恰不是菩萨给的,不是上帝赐的,而是他一生做人立事争取来的。
有大目标、大成功,固然是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也是正常的主流的生活状态。大多数人都是这一种生活状态。二哥的一生告诉我们,从心而行,为自己量身打造的人生,是一种惬意的、快乐与尊严兼得的人生,是难得的人生。整个人生大约是快乐、不快乐(平淡)、痛苦、恐惧、哀伤等等交织着,总是处于快乐或者哀伤中的情形不多,总是处于平淡中的人却是主流,能够尽量地将哀伤转化为快乐的人,是智者。谁的一生中快乐多于痛苦,谁就是赢家。二哥就是这样的智者与赢家。
201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