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A 检测方法

附录A 检测方法

A.0.1 堆肥原料和堆肥制品的采样

采样应用多点采样,再用四分法,即将样品混合堆成圆锥。按“十”字形将圆锥切成四份,取对角线的两份,为一次缩分,再将两份样品混合堆成圆锥,按“十”字形切成四份,取对角线的两份,依此类推重复4~5次,缩分后的最终样品不得少于100kg。

A.0.2 堆肥原料组成的测定

将测定组成的试样称重、记录,然后将试样平摊在干净的平面上,用15mm网目的分选筛分类。按表A.0.2组成,分别称重、记录,求出每一组成的质量百分数,填入表内。

img

表A.0.2 堆肥原料组成

img

A.0.3 堆肥原料含水率的测定

将最后一次缩分的试样分成三份(约500g),分别称重、记录,装入搪瓷方盘铺平,放入烘箱,在105±5℃的温度下,使水分蒸发。样品在烘箱内应干燥至恒重,使两次称重差值不超过试样重量的4‰。

img

求三个试样的含水率平均数,得出堆肥原料的平均含水率。

A.0.4 堆肥制品控制指标的测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的规定。

A.0.5 堆肥制品无害化卫生指标的测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的规定。

A.0.6 堆肥发酵过程中堆层温度的测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A.0.6.1 测定仪器可用金属套筒温度计或其它类型测温传感装置。

A.0.6.2 测定点分布应均匀,有代表性。高度应分上、中、下三层,上层和下层测定点均应设在离堆层表面或底部0.6~1.0m处,每个层次水平面测试点布置按发酵设施的几何形状,可分中心部位和边缘部位设置,边缘部位距边缘宜为0.5m。

A.0.6.3 在发酵周期内,应每天2~3次测试堆层各测试点温度变化,记录并绘制温度曲线,直至发酵终止。

A.0.7 堆肥发酵过程中堆层氧浓度和耗氧速率的测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A.0.7.1 测定仪器可用气体氧测定仪。

A.0.7.2 测定点的位置和数目应与堆层温度测定点相一致。

A.0.7.3 可用金属空管插入需测定的位置,抽取堆层中的气体,直接输入气体氧测定仪,仪表上显示氧浓度百分值即代表堆层该位点的氧浓度。

A.0.7.4 耗氧速率可通过不同时间堆层氧浓度的下降来求得。具体步骤为:测定前应先向堆层通风,在堆层氧浓度达到最高值时(O2含量20%左右),记录该测定值。然后停止通风,间隔一定时间测氧浓度下降值,记录每次测试时间。以时间为横标,氧浓度为纵标,绘制曲线(同一测试点氧浓度的下降开始很快,呈直线下降,然后曲线趋平,渐近于稳定值)。取氧浓度下降呈直线状的两次测试值,按下式计算,得到工程上适用的耗氧速率。

img

式中 do——耗氧速率(1/min);

img——起始氧浓度(%);

img——最终氧浓度(%);

t——两测试值相隔的时间(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