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千眼佛的传说
赵西广
千手千眼佛的全称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又称“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唐初为了回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而称“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千手观音菩萨”“千手观音”,或者“千手观音佛”。千手观音菩萨的“千手”之意为庇护众生,“千眼”则意为遍视世界,因而引发亿万民众对观世音菩萨的敬仰和崇拜。
据史料记载,自隋唐之后千手观音在我国众多寺院中逐渐作为主像被供奉。同一时期在民间就流传着“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
相传修建于东汉时期的白雀寺(今河南平顶山市宝丰县城东15公里的父城遗址处,白雀寺修建时间是传说时间,其准确性有待考证),大殿中供奉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为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人称“三皇姑”。据传说,在这里很久以前有一妙庄王,夫人宝德,他们有三位美丽的公主,大公主叫妙颜,俗称大皇姑;二公主叫妙音,俗称二皇姑;三公主叫妙善,则称三皇姑,三皇姑妙善是宝德夫人梦吞明月孕育而生,妙善公主幼年时就举止超凡脱俗,仁爱慈善,不施华丽,终日清茶淡饭,喜欢清静恬适,时常出宫到毗邻的白雀寺听经弘法,焚香拜佛。日久便暗下决心抛弃荣华富贵,与佛结缘,执意到白雀寺出家修行,其父母及家人多次苦口婆心劝阻无果,妙善公主最终远离世间尘烟,削发为尼,皈依佛门。妙庄王恼羞成怒,逼其女儿妙善还俗归宫心切,派兵数百,筹集柴草,趁夜深人静,一把大火烧毁寺院所有殿堂、僧房,使上百无辜僧人悲惨离世。妙善在大龙山山神的庇护施助下,九死一生幸免于难。其后又在山神的指引下,来到杂草丛生、森林密布、杳无人烟的火珠山,终日草衣木食,渴饮山涧泉水,终无退志。静坐山林修行定慧,诵经念佛。然而妙庄王放火烧死无辜众生,因果报应,随着斗转星移,时过不到三年,他就得了一种怪病,俗称人面疮(传说此疮上显示人眼、鼻、嘴,犹如人的面孔),久治不愈。妙庄王身边的大臣和家人遍寻天下名医,用尽灵丹妙药仍未能治愈庄王的病,在庄王病入膏肓、国人及家人一筹莫展、忧心忡忡、大难就要降临之际,有一僧人前来宫廷献方,并言称他能治好庄王的病,只是必须用其亲生儿女的手和眼做药引子,才能药到病除。无奈之时,宝德夫人和大臣找到大公主妙颜,她无论如何都不愿舍去自己的手眼。接着他们又找到早已躲藏起来的二公主妙音,无论怎样说妙音公主也不肯舍弃自己手眼。在火珠山修行的三公主妙善闻讯后,至善至孝,明知父王做了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情,但是一听说要亲生骨肉的眼和手才能治好父王的病,她不计以前恩怨,为能尽忠尽孝,毫不犹豫,立刻用剪刀挖下自己双眼、用斧头砍下了双手舍给父王做药,而后性命归西。妙庄王服用其女儿手眼特制的药后,不久怪病痊愈。妙庄王病愈知情后,万分痛苦,极度内疚而又惭愧,心想为爱女妙善建塔造庙塑立“全手全眼”金身,由于过分痛苦激动,竟说成“千手千眼”。妙庄王乃一国之君,真龙天子,且“金口玉言”,一句“千手千眼”圣旨传达给臣下,于是雕塑大师不敢违令,就给三皇姑妙善的身上做出了许多“手”和“眼”,也就成了如今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了。从此之后,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尽忠行孝的德行,受到千千万万善男信女亿万众生的崇拜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