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论》简介
《基因论》这本书是由.(美)托马斯·亨特·摩尔根著创作的,《基因论》共有64章节
1
第一章 遗传学基本原理
现代遗传理论是基于具有一种或多种不同性状的两个个体杂交得出的数据推演出的。该理论主要研究个体间呈现出来的遗传单位代际分布情况。正如化学家假定存在看不见的原子、物...
2
孟德尔两大定律
孟德尔的贡献在于发现了作为现代遗传理论基石的两条基本定律。在20世纪,其他学者的持续努力引领我们在这一方向上不断深入,并使得建立在更广阔基础上的精密理论阐释成为...
3
连锁
孟德尔的论文在1900年被重新发现。四年后,Bateson与Punnett的报告指出,他们的观察结果并没有得到预期的两对独立性状自由配对时应有的数字结果。例如,...
4
交换
连锁群组内的基因并不总是像我们刚刚提到的例子中所讲的那样处于完全连锁的状态。事实上,在同一杂交情形下的雌性子代中,一个系列的隐性性状中有些性状可能与另一系列的野...
5
许多基因同时进行交换
在刚才提到的交换实验中,研究了两对性状,只提供了杂交中两对基因之间发生单次交换的证据。为了了解连锁群中其余部分发生交换的情况,有必要囊括整个连锁群的性状对。例如...
6
基因的线性排列
邻近的两对基因与相距较远的两对基因相比,交换发生的概率更小。两对基因相距越远,交换的概率就会相应增加。可以利用这一关系,获得任意两对要素相互间的距离信息。根据这...
7
基因论
现在我们可以明确地阐述基因论。这一理论认为个体性状可以与生殖物质内的成对要素(基因)建立起联系,这些基因相互联合,组成一定数量的连锁群。基因论认为当生殖细胞成熟...
8
第二章 遗传粒子理论
从前一章给出的证据得出的结论是,生殖细胞内有遗传单元,在后代个体之间以不同的程度独立分配。更准确地说,两个参与杂交的个体的性状在后代中独立再现的现象,可以用生殖...
9
第三章 遗传机制
第一章结尾描述的基因论由纯粹的数据推导而来,并没有考虑动植物体内是否有任何已知或假定的变化,能否按照假定的方法促成基因的分配。不管基因论在这方面如何令人满意,生...
10
孟德尔两大定律的机制
随着生殖细胞成熟过程接近尾声,同等大小的染色体接合成对。接着,细胞分裂,每对的一条染色体各自进入一个细胞。每个成熟的生殖细胞将只包含一组染色体(图3-1和图3-...
11
连锁群数目与染色体对的数目
遗传学表明遗传要素形成连锁群,并且在一个例子中已经确定连锁群的数目一定不变,在其他情况下也可能如此。果蝇只有4个连锁群和4对染色体。香豌豆有7对染色体(图3-4...
12
染色体的完整性与连续性
染色体的完整性或其从一代到下一代的连续性,对染色体理论来说也是重要的。在细胞学家中间存在一个基本共识,即当染色体从原生质中游离出来时,它们在整个细胞分裂期间都保...
13
交换的机制
如果像其他证据清楚地显示的那样,染色体是基因的携带者,如果基因在同对染色体中可能发生交换,那么迟早有希望找出这一交换发生的某种机制。 在遗传学发现交换作用的若干...
14
第四章 染色体与基因
染色体通过一系列行动为遗传理论提供一种机制,其他证据也支持染色体携带遗传要素或基因的观点,而且这一证据也在逐年强化。这一证据有多个来源。最早的证据来自对雄性与雌...
15
第五章 突变性状的起源
现代遗传学研究与新性状的起源密切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孟德尔式的遗传研究只适用于成对相对性状可以被追踪时。孟德尔在其所采用的商品豌豆中发现了这类相对性状,如豌豆的...
16
第六章 突变型隐性基因的产生是由基因损失引起的吗?
孟德尔没有考虑基因的起源和性质问题。在他的公式里,他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纯合的显性为AA,纯合的隐性为aa,杂交种或子代为Aa。在实验...
17
隐性性状与基因缺失
毫无疑问的是,在“存在—缺失”理论之下,隐含着这样一种观点,即很多隐性性状都是原型固有的某些性状的真实损失;从而又推论出各性状的基因也缺失了。这一观点是魏斯曼关...
18
回复突变(返祖性)在解释突变过程中的意义
如果说隐性基因的产生是由于基因缺失,那么隐性纯种一定不会再产生原有基因,否则高度特殊的物种居然能够无中生有,这是没有道理的。另一方面,如果突变的发生是由于基因结...
19
多等位基因的证据
在果蝇与少数其他物种(如玉米)中,已经证明同一个基因点可以发生多个突变,最为明显的是果蝇白眼基因点上的一列等位基因。除野生型红眼外,我们已经知道的眼色不少于11...
20
结论
通过分析已知证据,我们发现,认为原有类型中的某一性状的损失一定要解释成生殖物质中也出现过相应损失的观点是不具备充足理由的。 即使根据存在—缺失理念的字面意思进行...
21
第七章 近缘物种基因的位置
德弗里斯的突变理论,除了第五章讨论的特殊解释之外,还假设“初级”物种是由大量同质基因构成的,同时认为这些基因按照不同方式重新组合,导致了“初级”物种之间的差异。...
22
第八章 四倍型
统计过染色体数目的动物有1000多种,同时有着同样多甚至更多的植物。有两三个物种只含有一对染色体。另一种极端情况是,有的物种含有100多条染色体。不管有多少条染...
23
四倍性是物种增加基因数目的一种方法
按照进化论的观点,四倍体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就是四倍体似乎为新基因数目的增加提供了条件。如果染色体数目加倍导致了稳定的新型的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四条相同的染色...
24
第九章 三倍体
最近的一些著作中也出现了很多关于三倍体的报告,其中有一些起源于已知的二倍型,有一些在培育植物中出现,还有一些是在野生状态下发现的。 Stomps和Anne Lu...
25
第十章 单倍体
遗传学证据指出,要至少具有一整组染色体,才能展开正常的发育过程。含有一组染色体的细胞称为“单倍型”细胞。由这类细胞构成的个体有时称为“单倍体”,或者称为“单倍型...
26
第十一章 多倍系
根据近些年的报告,越来越多的近缘野生型与驯化型的染色体数目都呈现为一个基本单倍数的某些倍数。多倍系成群发生,这表明在同系中,染色体倍数比较大的品种,是由倍数较小...
27
多倍体小麦
小麦、燕麦、黑麦和大麦等壳类植物,都存在一些多倍染色体群。其中,对小麦系的研究最广泛,其杂交后的少数杂交种类型也都经过了检验。单粒小麦的染色体数目最少,为14条...
28
多倍体蔷薇
从林奈那时开始,分类学者就在很多蔷薇的分类上没有头绪。近些年,瑞典植物学家Täckholm,英国的三位植物学家Harrison和其同事Blackburn,以及蔷...
29
其他多倍系
除了上述多倍型,在另一些群里,也有关于多倍体染色体的变种和物种的例证。 我们已经了解到,山柳菊Hieracium属内的一些物种能够有性繁殖,另一些物种虽然具有偶...
30
第十二章 异倍体
一群染色体有时因为不规则的分裂或分离,导致增加一条或减少一条染色体。因为增减一条或多条染色体而产生的含有新数目的染色体群称为“异倍型”。含有3条某类染色体的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