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的完整性与连续性
2025年09月26日
染色体的完整性与连续性
染色体的完整性或其从一代到下一代的连续性,对染色体理论来说也是重要的。在细胞学家中间存在一个基本共识,即当染色体从原生质中游离出来时,它们在整个细胞分裂期间都保持完整,但当它们吸收液体,组合成静止核时,就再也无法追踪它们的轨迹了。不过,使用间接方法,可以获得一些静止期内染色体情况的证据。
每次分裂后,染色体在结合成新的静止核时变成液泡。它们形成了新核内的相互分隔开的小泡,这时还可以对其追踪一段时间。接着,染色体失去了受染的能力,再不能被识别出来。当染色体快要再次出现时,又可以看见囊状小体。即使这个事实不能被用于证实,它至少提示了:染色体在静止期内仍然保持其原来的位置。
Boveri发现,蛔虫卵细胞分裂时,每一对的2条子染色体以相同的方式分离开,并且经常显示出特殊的形状(图3-5)。当子细胞进行下一次分裂,子细胞的染色体将要再现时,染色体在细胞内依然保持着类似的排列方式。这一结论是清楚的。在静止核内,染色体进入核时的形状得以保持。以下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结论:染色体没有先化为溶液,然后重组,而是保持了它们的完整性。

图3-5 蛔虫子细胞的细胞核
四对子细胞(上下两头)的胞核内,子染色体从静止核中产生时的位置(根据Boveri)
最后,染色体数目加倍或是具有不同染色体数的物种杂交,使染色体数量得以增加。随后每种染色体可能会产生3条或4条,这一数目一般能在以后的所有分裂中得以保持。
总的来说,细胞学证据没有完全证实染色体在其历史中的完整性,但至少是有助于验证这一观点的。
不过,对这一表述必须设定一个很重要的限制:遗传学证据清楚地证明了,在同一对中的2条染色体之间,有的部分有时会发生有秩序的交换。是否有细胞学证据显示出任何关于这类交换的启示呢?我们需要进入更具有争议的领域来解决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