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倍型卵子排出一条X染色体以产生雄性
2025年09月26日
二倍型卵子排出一条X染色体以产生雄性
如前所述,瘤蚜(Phylloxerans)的雌虫在单性繁殖末期出现,产生较小的卵子。在较小的卵子成熟之前,X染色体聚合在一起(共4条)。卵子分出一个极体,2条染色体进入极体(图15-9)。每条常染色体分裂为2条,并排出其中1条。卵子内部保留二倍数目的常染色体和一半的X染色体。卵子经过单性发育,最终形成了雄虫。
蚜(Aphids)也具有相同的过程。虽然还没有观察到卵子排出1条X染色体的确实证据(只有2条X),但卵子在分出唯一的极体之后,就少了1条染色体,由此推断它也和瘤蚜一样,排出了1条X染色体。
上述两种昆虫决定雌雄性别的过程,与其他昆虫存在差异,但也是按照同一机制,在不同形式下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图15-9 瘤蚜的雄性决定卵子和雌性决定卵子的极纺锤体
a表示瘤蚜(Phylloxerans)的成雄卵子第一次成熟分裂的纺锤体,有2条染色体留在纺锤体上,最终排出卵子之外,卵核内只留下5条染色体;b表示成雌卵子第一次成熟分裂的纺锤体,6条染色体分裂,卵核内留下6条染色体
还有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是,产生雄卵的瘤蚜雌虫产生的卵子要比之前各代单性繁殖的卵子小,因此在卵子排出X染色体之前,就能够预计到该卵子的发展。在这里,雌雄性别可能取决于卵子的尺寸大小,即取决于卵子内部胞质含量的多少。当然这一推断是缺乏逻辑依据的,因为卵子必须排出一半X染色体才会成为雄性。我们不清楚如果所有的X染色体都保留会出现什么情况,该卵子也有可能发育成雌虫。总之,母体内的某种变化,实际上会导致小卵子的出现,而小卵子又减少了半数X染色体,以形成雄虫。至于母体内部发生的变化具有什么性质,就不得而知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