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有悲伤的权利——允许儿童哭泣和难过
天天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他从不和小朋友争东西,哪怕是他自己的东西,只要别人要玩,他就会默默放弃,然后默默难过。
这天,天天又拿着自己的小滑板车出去玩了。其他小朋友都对天天的小车很感兴趣。天天就让小朋友玩,自己则站在旁边干巴巴地等,看着小朋友一个一个轮番上车,天天的脸上写满了无奈。
好不容易车子还回来了,可天天的手刚握住他的小车,脚还没有跨上去,又有一个小孩叫着要玩小车。这孩子的奶奶不由分说地就把孙子抱上小车,推着就走。
在旁边看着的天天妈妈气不打一处来,想自己的孩子怎么这么窝囊,自己的东西自己都玩不上。如果被“掠夺”的次数多了,天天肯定会越来越惧怕别的小朋友,这会让天天更内向。
想到这儿,妈妈直接走到天天旁边,替天天吆喝着把车子要了回来。那孩子的奶奶还嘀咕了一声:“没见过你这么小气的妈。”其他小朋友一看天天妈妈在身旁,都退到了一边。
妈妈大声对天天说:“瞧你这个熊样,只知道哭,自己的东西,你想玩就玩,不想玩就不玩,怎么自己的东西反而被别的孩子抢来抢去,自己都玩不上!”
天天好像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他低着头,一声不吭。虽然,后来天天玩着自己的小滑板车,可他并不开心。
很明显,这个案例中,天天妈妈的教育方法欠妥。对于天天来说,小滑车被人抢走已经很难过了,但他的妈妈并没有认识到并且重视天天的情绪,反而用言语打击天天,让无奈的天天更闷闷不乐。
人都是情绪化的动物,我们每天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自然也会产生诸多不同的感受,或高兴,或欣喜,或悲伤,或愤怒,或偶尔觉得生活美满,或偶尔又觉得工作压力大。这就是情绪,它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而且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产生着奇妙的效果。可以说,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随时都被情绪影响着。想必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心情愉悦时,你精神劲儿十足,就连平时不愿从事的烦琐的家务事也都主动着手,你看什么人都觉得顺眼,即使对方是你曾经讨厌的人;而当你心情不好时,你会食不知味,甚至夜不能寐。情绪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而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他们更不善于管理情绪,他们开心了就手舞足蹈,悲伤了就哭泣,对于大部分父母来说,我们更希望看到孩子开心地笑,而不“允许”孩子哭泣和难过,但其实,孩子也有悲伤的权利。
在我们眼里,儿童似乎都是无忧无虑的,但实际上,孩子正是因为单纯善良,才更情绪化,哪怕芝麻绿豆的一件小事,都能激发他们的坏情绪。在人的四大情绪中,悲伤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有一些父母认为:孩子没事就喜欢哭,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即使孩子大哭,他们也会想:没事,一会儿就过去了。他们不知道,孩子是缺乏自我情绪调控能力的,如果孩子的心一直被悲观的情绪笼罩,不仅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还会对孩子以后的性格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还会导致孩子的懦弱、自闭、抑郁等。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对孩子的悲伤情绪重视起来,带领孩子走出悲观的阴霾,让他们重获快乐。

不得不说,教育子女,是一大学问。至今为止,尚未发现任何方式,能够比关怀和赏识更能迅速刺激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智慧。孩子都是在不断的鼓励中坚定自己做事的信心的。当然,家长在鼓励孩子、带领他们走出悲伤情绪前,首先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难过、悲伤,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严格地说,孩子悲伤、难过乃至哭泣,都是他们负面情绪的一种宣泄方法,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与外界接触次数的增多,引发他们悲伤的因素会越来越多,比如,人际关系、失去、挫折等,都可能他们感到难过。家长只有及早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的方法,鼓励孩子走出负面情绪、走出悲伤,让孩子体验胜任感,体验成功,才能发挥孩子的潜能,培养出积极乐观与自信的孩子,让孩子走出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