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自己——告诉儿童对陌生人要有防范之心

保护自己——告诉儿童对陌生人要有防范之心

星期天,爸爸妈妈去加班了,家里只有7岁的妞妞在家看动画片。

“咚咚咚,咚咚咚……”上午十点的时候,家里突然有人来敲门,妞妞站在小凳子上,从门镜里往外看,发现是个陌生人。她正准备开门,突然想起来爸爸妈妈出门时叮嘱过的话:“如果有你不认识的人敲门,你不要出声,也不要给他开门。记住了?”

于是,妞妞就没有出声。不一会儿,陌生人就离开了。

爸爸妈妈回来后,妞妞把陌生人敲门的事告诉了他们。爸爸妈妈竖起大拇指:“妞妞,你真是个聪明的好孩子。”

孩子是很单纯的,如果父母不教导孩子“不给陌生人开门”的话,孩子可能就会开门了,这样就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状况。所以,父母一定要提醒孩子,当他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一定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在平时遇到陌生人,也要有防范之心。

作为成人,我们都深感到社会越来越复杂,人生越来越艰辛。未成年的孩子,尤其是儿童,比较娇弱,更面临许多不可预料的复杂局面。父母和老师可以为儿童创设尽量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却不能一生都围在他们的身边。离开父母和家庭,孩子能不能很好地独立生活,能不能识别社会上一些不利于成长的因素,这是每一位负责任的父母必须考虑的问题。儿童自我保护的训练必须从小时候开始,学会应对陌生人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一步。

社会上诱骗拐卖儿童孩的犯罪现象时有发生。让罪犯得逞的原因之一就是儿童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能力。这些儿童往往被陌生人的一些小小的诱惑或者恩惠所骗取。这就告诫父母,一定要教会儿童学会自我保护,认真培养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我们建议,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儿童应对陌生人的能力。

1.告诉儿童,不要轻信别人

儿童的单纯和幼稚往往是某些人利用的工具,如“我是你爸爸的朋友”“我是你妈妈的同事”等套近乎的话,容易让儿童把对爸爸妈妈的那种信任转移到陌生人身上,轻易地听从别人的话。告诉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边,遇见自称爸爸妈妈同事或朋友的人,只要父母不在身边,告诉他们自己不认识他们,然后离开,不要再理他们,也不要听他们的解释。

2.告诉孩子,吃喝陌生人的东西要征得父母同意

在陌生人给她吃喝的东西时,要征得父母的同意,不吃来历不明的食物。只要孩子牢记我们的话,不法分子就无机可乘。

3.陌生人给的礼物不要接

儿童多数对诱人的食物、漂亮的玩具和其他新奇的事物,如新鲜的游戏项目等感兴趣,缺乏自制力的孩子很容易就会被诱惑。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无论多么诱人的东西,只要不是自己的,不经过爸爸妈妈同意,就不能接受;让儿童明白,陌生人不会无缘无故地送给自己东西,自己也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礼物。有时对儿童来说,拒绝诱惑是很艰难的。家长应在平时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尽量多地让孩子接受周围事物。见得多了,孩子也就不再大惊小怪了,再加上爸爸妈妈的嘱托,一般情况下,他们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拒绝诱惑。如果孩子尚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那就教会儿童简单而坚决地说“不,我不要!”

4.拒绝陌生人的请求

为了取得儿童的信任,有些心怀不轨的人往往想尽办法让儿童上钩。有人向孩子“求救”,等孩子相信自己后再进一步行动。要告诉孩子,有陌生人请求帮助的时候,让他们去找大人、去找警察。这不是禁止助人为乐的行为,不是推卸责任,而是为自身安全再提供一层保障。

5.通过情景模拟,检查孩子是否掌握应对技巧

父母可以学习情景剧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情景模拟,以此来检查孩子是否已经掌握了我们教给他的技巧,比如,父母可以扮作不怀好意的陌生人,用孩子平时喜欢吃的零食去引诱他们,看看他是否上当。在这样的模拟测试中,如果孩子的应对方式是错误的,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改正,增强孩子躲避陌生人不法侵害的能力。

在紧急状况下,儿童不可能记住只告诉他们一遍的事情。教会儿童应对陌生人的安全规则,是强化孩子情境应变能力的重要手段。而教会孩子这一原则的有效方法是通过做“要是……该……”的游戏,让孩子通过独立的思考对潜在有害的情境做出防护反应。例如:“雨下得很大,要是有陌生人邀请你搭他的车回家,你该怎么办?”“要是陌生人叫你的名字,并说你的爷爷受伤了,由他来学校接你回家,你该怎么办?”“要是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有人跟着你,你该怎么办?”我们先来看下面的案例:

(爸爸戴上墨镜扮演陌生人,妈妈扮演邻居阿姨,孩子假装独自在家。)

陌生人:“快开门!”

孩子:“你是谁呀?”

陌生人:“查煤气的。”

孩子:“我爸爸倒垃圾去了,他马上就回来,你稍等一下。”

陌生人:“赶快开门,我查完煤气还有许多别的事!”

孩子:“邻居的阿姨在家,你先查她家的。”(大声地)“马阿姨——有人查煤气——”

陌生人:(慌慌张张地走了。)

邻居阿姨:(开门出来)“这肯定不是查煤气的!是个骗子!”

这些假设是让儿童知道,在某些情境下有些陌生人不是好人。从中他还会知道,当陌生人朝自己走来或感到危险逼近自己时应当怎么办。这种信息增强了儿童自我防护的意识,同时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许多没有危害的陌生人时不感到恐惧。

另外,家长还可以用故事的形式教儿童学习故事中人物的勇敢、沉着、机智的精神和本领。例如,《狼和小羊》的故事中,小羊识破老狼假面孔的经过,会给儿童很大的启发。

年幼的儿童尚不具备分辨能力,不能做足够的自我防卫,一旦有任何危险,他是必然的受害者。要想儿童平安地生活和成长,就要让儿童拒绝一切伤害。学会怀疑、学会拒绝,这是应对陌生人必需的几项素质,对儿童来说是必要的,因为,儿童幼小的身体和心灵经受不住大的挫伤和打击。